作为甘肃大剧院艺术节戏剧板块的大餐,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携《徽州女人》《天仙配》《女驸马》在兰州掀起了一阵“黄梅戏热”,韩再芬用唯美的唱腔给兰州的观众展现了三位个性迥异的人物苦情的“徽州女人”、灵动的“七仙女”、机智的“女驸马”。在《徽州女人》演出结束后,本报记者对韩再芬进行了专访,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
甘肃大剧院不愧是一张文化名片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兰州,对兰州的印象如何?
韩再芬:这是我第一次来兰州演出。首场演出《徽州女人》,观众爆满,我很激动。兰州是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发自肺腑地喜欢戏。演出中,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说明兰州观众很懂戏。《徽州女人》不但戏好而且舞美很棒,兰州的观众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励。甘肃大剧院不愧是一张文化名片,剧院的硬件条件在全国属于一流水平。
“徽州女人”展现中国传统女性之美
记者:您觉得自己在《徽州女人》中塑造的是怎样一个角色?
韩再芬:我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实际上是中国旧社会的女性写照,她是一个具备东方传统美德和奉献精神的女性形象。这个剧演了好多年,通过多次与观众的交流,会发现观众到最后真的被她深深地感动了。站在今天来看这个女人,我们也许会觉得她很傻,一辈子苦苦等待,最后的结果却是:男人回来了,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甚至都不认识她是谁了,已经把她遗忘了。然而对于这个结局,女人没有一句怨言,很坦然地接受了一切。这个女人的胸怀和她的情操是非常了不起的。
艺术不完全真实 但能产生共鸣
记者:这样一个人物,她的情感能给现代的观众带来什么启迪和共鸣呢?
韩再芬:这个女人在现在看来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而且观众看了以后可能会觉得有点压抑。我从自己演绎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不是完全真实的,都带有艺术家理想的东西在里面。 这个徽州女人,只见了那个男人一面,且看到的仅仅是背影,就能够等他那么多年。在这个剧当中,她的公婆、亲戚、朋友、邻居都劝她再找一个,可是她宁愿等待他回来。这种等待实际上已经被艺术化了。如果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剧,会产生很多共鸣。
喜欢黄梅戏 估计是娘胎里带来的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黄梅戏的舞台上?
韩再芬:应该说是我对黄梅戏的热爱。学习黄梅戏,传唱黄梅戏对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我出生在安徽省,当地几乎人人会唱黄梅戏,加之母亲也是黄梅戏演员,我对黄梅戏的热情,估计是打娘胎里就有了。10岁时,安庆黄梅戏剧团招生,我陪一个朋友去考试,结果她没考上,那儿的老师却把我选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黄梅戏剧种可以率先现代化,而且黄梅戏也必须变成一种社会需要的艺术,这样才会经久不衰。至于它如何改变,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考虑的命题。所以这么多年来,无论多大阻力,我都坚持改革。
增加时尚元素 吸引年轻观众
记者:传统戏曲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年轻观众市场的缺失,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韩再芬:年轻观众市场的培育在于我们戏曲工作者自身。我们要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他们的审美趣味代表着未来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舞美灯光的设计,我们都运用了比较多的现代科技,让舞台呈现出更加梦幻、诗意的效果。
韩再芬简介
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1999年,因主演黄梅戏《徽州女人》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 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醇厚、清亮悦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