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你们写稿子时千万不能将戏迷说成‘玩友’,戏迷是喜欢川剧的普通观众,‘玩友’是要正儿八经地打围鼓、唱川剧的。”昨日,原成都市川剧玩友协会会长、老报人廖友朋在向记者普及川剧知识时,专门提醒记者。什么是打围鼓?廖友朋解释道,打围鼓,说白了就是民间川剧业余爱好者邀请或邀约“玩友”四五人,围坐一起清唱川剧剧目;也有工余饭后,几个“玩友”聚在一起清唱几折川剧,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还有民众红白喜庆,也要邀请业余川剧爱好者到家表演烘托气氛。打围鼓可以说是川剧“玩友”们的“卡拉OK”。

“玩友”是振兴川剧的“偏师”

打围鼓是川剧一种坐唱形式,一般在茶馆进行。上了年纪的川剧戏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打围鼓。过去在缺乏娱乐活动的民间,尤其是农闲时节的农村,打围鼓处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听众。这些“玩友”聚在一起,不用舞台,常常是在老茶馆里围着一张八仙桌(大方桌),敲锣打鼓就开唱了。说唱者也不用专门戏服,更不用化妆。打围鼓时,“玩友”各自坐好,手执板鼓(边鼓)、堂鼓、川鼓、马锣、川胡(二胡)、钹之类乐器,自吹自打自唱。与川剧演出相似,打围鼓中的打板鼓者是打围鼓的总指挥,其他乐器按照打板鼓者手势、鼓签、鼓点指挥行事。

“打围鼓还有种说法叫‘打玩友’,是因为川剧业余爱好者也被称作川剧‘玩友’,参加打围鼓者不需要谁批准,也不讲资格,只要爱好川剧就可以‘玩’。”廖友朋告诉记者,曾有人评价“玩友”是振兴川剧必须借重的“偏师”。当年市川剧玩友协会会员最多时达400多人,不仅有成都市区的,区(市)县的玩友也经常聚在一起。“玩友”们聚在一起,打响锣鼓唱起来,就称“打玩友”;演唱者、听众都围着乐队、围着板鼓师,所以又称为打围鼓。

早年打围鼓较盛行于码头,是袍哥组织一种娱乐形式。晚上一群懂行的“生旦净末丑”,围坐街边煤气灯下,边鼓一敲,三通开场锣鼓响起,一下子看热闹的人就把打围鼓的围得水泄不通。稍后,便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如《古城会》《活捉王魁》《昭君出塞》《三巧挂画》等,《古城会》更是袍哥必唱剧目,因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在徐州失散后,再会于古城,体现了袍哥对刘关张的崇拜。其他几折戏多属旦角戏,由男人反串,不过那些“烟锅巴”嗓子的唱腔让人不敢恭维。

川剧名家去世 打围鼓送行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成都还有种在春节期间敲锣鼓闹新年习俗,这闹年锣鼓也是川剧“玩友”自己组织的新年活动,场面热闹得很。所谓“年三十夜敲锣鼓,不管家中苦不苦”,闹年的锣鼓声声,鼓动着春的气息,辞旧迎新的气氛达到高潮。据了解,按照传统,川西闹年锣鼓往往从腊月十六开始,一直要打到正月十五才结束。一位老“玩友”告诉记者,当年他父亲和他的朋友们,都会聚在自家堂屋里打闹年锣鼓。油灯下,妇女们一边围着看热闹,一边做着针线活,小孩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有时“玩友”多了,便分成两拨,锣鼓之声这边响来那边应,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从正月初一起,大家便开始转着街巷敲打,也到附近的庙会上打。有时两队闹年锣鼓人马碰在一起还要比赛,看谁的花样多,谁的鼓点复杂,谁敲得响,观众围了一层又一层,新春气氛特别红火。”

打围鼓除了是川剧“玩友”们自娱自乐、营造喜庆气氛的活动外,也是川剧界、川剧“玩友”为去世的川剧演员送行的特有方式。当年川剧“锣王”赵永福去世时,有近50名川剧“玩友”自发聚到设在成都市川剧院内的灵堂前,以传统打围鼓方式追悼他。“玩友”们取出木槌和大锣,站在赵老灵堂前含泪打围鼓,寄托哀思。川剧名家竞华去世时,其关门弟子、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便在竞老灵堂前与打围鼓的“玩友”们一起坐唱,表达感激和怀念之情。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