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勤苑沪剧团今晚演出2012年新戏《雷雨后》

作为上海创办时间最长的民营沪剧团,勤苑沪剧团在十一年的创作道路上坚持演出传统剧目,并确保每年都有原创的新剧目问世。自去年五月就开始筹备的新剧《雷雨后》在今年开始与观众见面,继三月在上海城市剧院进行首轮演出场场爆满后,今晚,该剧将登陆上海群艺馆星舞台上演。据勤苑沪剧团团长即《雷雨后》主演王勤透露,该剧将随后相继登陆逸夫舞台、大宁剧院,并走进各乡镇,为其送去五十多场演出。

勤苑沪剧团:在民营剧团的生存路上

从传统剧目到传统剧目新编,再到原创剧目的创作,在原创的基础上不放弃传统,这正是勤苑沪剧团在过去十一年所经历的创作转变和创作坚持。在过去几年里,剧团一直坚持出新戏,作为一个民营剧团曾经排演出上海首台抗争救灾题材的沪剧《生命的礼赞》,为世博创作了沪剧《杨柳一家亲》。去年还创作出可看性极强的爱情戏《白兰情缘》,今年则是投入更多精力的《雷雨后》。

作为勤苑沪剧团团长的王勤同时也是剧团演出事业上的顶梁柱,“剧团每年五百场的演出,有两百多场都是我主演的。”王勤说到,所以演出与剧团经营就成了王勤事业天平上难分轻重的两个方面,“演出是一定要保障的,但是很多事也必须我去做。”回忆起剧团在建立后的几年里遇到的困难,王勤如数家珍。那时剧团刚刚开始送戏下乡,曾遇到戏马上要演了而票却只出去四五十张的尴尬状况。于是作为团长和主演的王勤就亲自走街串巷、走进企业“推销”剧团的戏,多番功夫后竟凑足了两场演出的观众数,比预期的还有多一倍。

送戏下乡、下社区为勤苑沪剧团积累了较高的观众知名度,五十元的平均票价也让勤苑沪剧团更加亲民。“每年我演的200多场戏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在乡镇和社区演出的。”

《雷雨后》:在《雷雨》诞生80年之际

明年是曹禺的《雷雨》诞生八十周年,这部曾经震动文坛的剧作,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一次次搬上舞台,被二十几个戏曲剧中改编。而作为《雷雨》的首个续篇,沪剧《雷雨后》的故事发生在《雷雨》之后,且延续了原作人物,人们所熟悉的周朴园、鲁大海、侍萍、蘩漪等续写一个关于家与国的故事。该剧是由上海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文联创作中心主任邹平编剧,剧本曾获得2010年举办的全国性剧本征集活动颁发的“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话剧剧本征集一等奖”。

据王勤回忆,沪剧《雷雨后》的剧本经过了十多稿的修改,使其成为一个最适合沪剧表现的文本。虽然《雷雨》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雷雨后》是否能被所有人看得懂并且认同是在剧本改编上值得下功夫的地方。王勤说在首轮演出时,她依旧非常担心这个状况,演出结束后,她见观众就问是否看得懂,“没想到所有被我问到的人都会反问我一句:为什么看不懂。”王勤笑了笑,“大家不只都看懂了,而且反响非常好,有个观众在六场演出中看了五场。”中国曹禺研究学会副会长曹树钧对于《雷雨后》的出现专门撰文表示欣喜,他认为名著续写非常有益,“《雷雨后》开了一个好头”。

能取得如此好的观众反应,除了优秀的剧本为基础,王勤认为该剧充分继承了沪剧艺术运用唱腔刻画人物的优良传统。用唱腔抒发人物内心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特色在《雷雨后》一剧中体现得十分鲜明,王勤的演唱沿袭了沪剧名家丁是娥的唱腔,将人物曲折深沉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