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传授沪剧文化10多年

智慧办学:草根情怀 博雅追求 新型育人:博学雅趣 得体精致 雅趣培育:沪剧熏陶 科艺习得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注重务实育人品位新探索

上海市闵行区华漕学校,是2011年暑期,按照区域教育布局,由原闵行区华漕中心小学和闵行区华漕中学合并,组建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地处虹桥枢纽的特殊区位,给教育带来了开放的环境;大量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同校,提出了文化融合的新课题;学校坚持10多年的沪剧等艺术、科技教育,需要在更大的时空找到新的增长点。

对此,学校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意义而又切合实际的办学思路,力图通过“适度的学业负担”、“适当的行为规范”、“适宜的师生关系”、“适合的博雅课程”来培养学生“适应的个性能力和博雅理想”,培养初步具有宽阔视野和高雅趣味的草根小公民。
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初步拥有“得体精致”的行为举止,“博学雅趣”的精神气质,都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发展。学校在“博学雅趣、得体精致”的育人目标追求过程中,作为传承原华漕中心小学和华漕中学办学特色和文化积淀的载体,将沪剧教育、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视为培育雅趣情怀的突破口,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渐成办学特色。

沪剧声声熏陶:站高起点“四化”推进

沪剧是学校的“校剧”。学校在沪剧教育中,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生情趣培养相对接,具体体现在“四化”推进上。
品牌化推进起点高。学校把沪剧特色作为品牌创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制度来保障。与上海沪剧院联合成立“上海市青少年沪剧教育基地”,获得专家支持。采取八大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保障沪剧教育开展;主题网站,促进沪剧教育开放;课程建设,推进沪剧教育深化;氛围建设,营造沪剧教育环境;名家辅导,提升沪剧教育品位;专业师资,确保沪剧教育质量;沪剧活动,搭建沪剧教育平台;融合社区,延伸沪剧教育影响。学校对沪剧排演场、沪剧长廊、沪剧展示馆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营造了浓浓的沪剧文化氛围。

校本化推进覆盖全。学校通过多途径普及沪剧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度、普及率。编写沪剧教育校本课程,在1至7年级音乐学科中进行拓展性学习,做到拓展课上系统学;在分年级的音乐课学习中渗透沪剧唱腔、音律的学习,做到音乐课上渗透学;开辟沪剧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做到专题网站开放学。

精品化推进名声响。学校在普及基础上,发挥学生特长,组建沪剧社团,由沪剧专业教师一字一句、手把手地教学,确保学生的沪剧表演原汁原味、字正腔圆。沪剧社团荣获市、区级以上荣誉40多项;今年5月,1名团员进入全国最高层次的少儿戏曲赛事活动——全国“小梅花”戏曲大赛决赛。

社区化推进辐射广。学校沪剧社团定期到敬老院、校外教育基地进行慰问演出,积极参与社区各类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做到沪剧教育向社区辐射,使沪剧教育走进并融入社区。
同时,学校举行形式多样的沪剧教育活动,形成沪剧传统节日。如每年举办沪剧节;每年开展“沪剧之星”、“沪剧小花”评选;每年举办以沪语闯关王、沪语童谣为内容的沪语大赛等,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的平台。

一些学生说:学习沪剧,并不仅仅在于能讲一些沪语、会演一些沪剧,而是通过这个艺术门类的熏陶,提高了艺术之雅致,增添了生活之情趣,更加热爱艺术和热爱生活。

情景中的美 跻身全国沪剧“小梅花”总决赛与沪剧铃声

“我们晋级啦”,2012年4月22日,华漕学校沪剧社团在“2012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上海地区决赛”上脱颖而出,参赛节目——沪剧“芦荡火种”片段《开方》,顺利进入今年将在江苏泰州举行的全国“小梅花”大赛总决赛。

“小梅花”大赛是一项全国最高层次的少儿戏曲赛事活动,被誉为少儿戏曲艺术的希望工程。3月25日和3月30日,学校分别组队参加了上海地区的选拔赛和决赛,并成功晋级。此次顺利进入总决赛,是学校沪剧特色教育教学实力的展现,同时也为学生的才艺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学习、锻炼、展示的舞台。

“咦,上课的铃声变了”,从本学期起,以江南丝竹“紫竹调”替代上课的铃声,以七个沪剧名段作为下课铃声,并配上上海话:“同学们,上课辰光到了,请快一‘眼’进教室。”“下课辰光到了,老师们,‘娜’辛苦了。”浓郁的沪语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沪剧的热情。

这两个情景,从点与面上充分体现了学校沪剧特色教育的盛况。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