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王红丽老师的表演艺术——写在王红丽老师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
王红丽老师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今天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各位戏曲专家和领导分别就王红丽老师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贡献、坚持服务基层以及王红丽老师自身的表演特色进行了研讨和评论。这里且不说王红丽老师自创的民营剧团成为全国民营剧团的一面旗帜,王红丽老师卓远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智慧,单说王红丽老师的表演艺术,也可以说是河南梨园界的一位佼佼者。
王红丽老师向很多豫剧名家学过戏,但是并没有受到流派的限制,而是集众家唱腔之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记得有一次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梧桐老师在探讨王红丽老师的唱腔特色时,曾叹言豫剧这个不算古老的剧种为了与时俱进,在唱腔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多唱腔已经失去了传统豫剧的味道,而王红丽老师的演唱总是给人一种很别样而又熟悉的感觉。她的唱腔既尊重传统豫剧的特点,而又能发挥自己的声腔特色,既不拘泥于传统,而又不会脱离豫剧唱腔的本体,如泣如诉,洋洋盈耳。每每听到,都会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纵观王红丽老师所主演的剧目,无论是以前的《抬花轿》、《三更生死缘》、《风雨行宫》,还是一举夺得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铡刀下的红梅》,虽然每部戏角色行当不同,剧目题材差异也很大,但是这些剧目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王红丽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唱腔特色和高超的演唱水平。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戏剧六要素,即情节、思想、性格、言语、唱段、戏景,对于戏剧类型和题材不同,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侧重,而对于中国戏曲而言,唱腔应该是最本质的元素。在现代很多新排戏曲剧目,往往会强化剧情,弱化演唱,从而失去了戏曲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而王红丽老师却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既尊重戏曲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在演唱上的特色,深受观众之喜爱。尤其是新排的《铡刀下的红梅》,虽然这部戏是宣扬革命精神的主流戏曲作品,单从戏曲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属于很难排演出精彩的题材,但王红丽老师却阐释的那么精妙绝伦、栩栩如生。刘胡兰这个戏在很多剧种都排演过,包括豫剧之前也有很经典的一版,但是王红丽老师这版为什么最能得到观众称赞,我觉得王红丽老师自身的表演功不可没。尤其是里面包含有大段的唱腔,包括轻松欢快的“交党费”、俏皮可爱的“劝奶奶”、怒对寒风的“雪似剑”,以及最后长达二十分钟的“庙内哭别”,通过这些朴素而又动人的唱腔,将观众置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每每听到,都会觉得感动不已。著名词人苏轼的一句词形容王红丽老师的唱腔特色,最为恰当不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前赤壁赋》)
王红丽老师在十八岁时就被专家誉为豫剧小皇后,在以后的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过很多角色,《抬花轿》中快言快语的周凤莲,《春秋配》羞涩多舛的姜秋莲,《五凤岭》巾帼女侠吴凤英,《泪洒相思地》温柔多情的王怜娟,《风雨行宫》无私母爱的金桂,《铡刀下红梅》凛然大义的刘胡兰,每个角色个性都十分鲜明,角色特征跃然纸上。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演员能在一部戏中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让观众念念不忘,那么这个演员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而王红丽老师却塑造了这么多角色,且每个角色都会让观众记忆犹新。我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虽然通俗,但是却概括出了戏曲演员的艰苦一生的艺术生涯。相信王红丽老师在台上每个光鲜艳丽的角色,都来自于她台下长时间的揣摩与体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创造角色》中说到:“要学习、倾听、观看、热爱生活,要学习把生活转化为艺术,用它来充实你们的形象-角色。”一个真正的演员“不仅要知道大城市里发生的事情,而且要知道在外省、在乡村、在工厂里、在世界文化中心所发生的事情,演员必须观察和研究国内外一切人的生活。”
著名诗人元好问曾经说过:“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清代诗人赵翼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对于中国古老的戏曲也是如此。戏曲毕竟不是一门博物馆艺术,观众与其流行度息息相关,所以观众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戏曲创作的导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不断发生变化,中国传统戏曲却日益衰颓,戏曲革新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现在很多剧团包括很多新排剧目,也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不过很多剧目的改革似乎没有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已经将原有的剧种特色变得面目全非。王红丽老师作为当今豫剧界领军人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全新的尝试。但是很明显王红丽老师的这种尝试是基于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大众审美需求,使古老的戏曲艺术再次绽放新的光芒。
南京大学周宪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从话语或行为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文化是一个由话语生产者(sender)—文本(text)—接收者(receiver)构成的简单模式,而艺术家属于话语的生产者,他们有反思社会和启蒙民众的角色责任。现在王红丽老师的表演艺术已经日趋成熟,并且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相信王红丽老师会沿着戏曲之路继续前行,创造出更多精品之作。“背日犹馀残雪,向阳初绽红梅”,王红丽老师正如那一树红梅,虽百花散尽,唯独其怒放于冰寒之间相信王红丽老师艺术之路将会越来越广阔,为豫剧再创新辉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