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沪剧传统剧目,当年沪剧界文武小生徐俊荣获红花奖的一出戏名作为标题,依次来“微观”青年团派的陆雅臣。
上次已经“宏观”地不吝赞誉,现在是开始拆分观察零部件细节。
我的红学文字从第一篇成为铅字的红楼梦服饰色彩纵横谈发端,这个系列因循守旧也从服饰开始。
整台服饰式样从头到脚全部到位,色彩丰富,满台生辉。
因为沪剧传统戏里很多是民国题材,不存在当下好些剧种古装戏剧目那样创新---宽袍广袖。
演员们倒省心了,不必有水袖功夫。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必举证,免得惹人讨厌。
服装设计,现在院团都有专人,但是好些夺奖剧目还是特地聘请大拿来设计。
于是,一台赛事某某节的演出,跟几位著名导演包打天下一般无二,照样是通吃。
因为不是古装而是民国初期的服饰,可能不必如此高薪聘请,剧院自己的人马一样称职,赞一个!
赞誉之余,还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必须指出。
因为设置了分组同场轮换,主要脚色分别由两到三人扮演。
所有的脚色服饰更换很正常,显示多样化,唯有一人除外。
这除外的一位就是本剧无可争议的第一主人公。
陆雅臣有三位青年演员冒出头的小生担纲,按照出场次序依次为丁叶波/金世杰/朱君尧。
三人中两位服饰相同包括色彩,有一位更换了。这变了颜色的一套行头是放在最先一位出场的陆雅臣也就是丁叶波身上,不能放在后两位身上他俩无法更换---假设第一位他兴高采烈觉得需要换一身行头去赌赌运气,同时必须推断他家里再穷再吃光当光,至少还有两套出客衣裳。
同理,罗秀珍也是。
前两位同样服饰色彩,最后回到娘家,服饰换了越发光鲜。
请听下档——十打谱之二: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