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禅宗祖师传说、文曲戏等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11月6日,从黄梅县文化馆获悉:该县民俗《双峰山庙会》日前入选全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该县已有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禅宗祖师传说、文曲戏、岳家拳、双峰山庙会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这是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成果。

黄梅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和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挑花之乡,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县把“非遗”传承保护作为文化强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全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用于非遗保护,并抽调8名骨干人员到乡村,对非遗项目进行摸底、记录,逐步建立了较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现已普查出非遗资源15种、45个门类、243个资源项目;搜集保存了黄梅戏艺术档案477盒、黄梅戏传统剧目手稿160万字,挖掘唱腔209种,锣鼓牌子17个,黄梅戏曲牌200多个,文曲戏曲牌170多个;搜集黄梅挑花图案40余种,近100个花色。整理出版了15本、480万字的《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以及《黄梅挑花》、《黄梅挑花精品图案集》,编缉出版了40万字的黄梅戏史料《黄梅调》等。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全民了解“非遗”、关注“非遗”的浓厚氛围。通过非遗项目进课堂、师带徒、集中培训等形式,壮大传承人队伍,提升技艺;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将传统“非遗”融入群众文化中,通过下乡进村会演、广场文化活动等,扩大非遗项目知名度与影响力,激发“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活力。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省级6项、市级9项、县级3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1人,市级18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县,连续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关评论

力掘“非遗”文化富矿

随着黄梅县民俗《双峰山庙会》入选全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该县已有6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让人欣喜。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泛指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申报、审批而确定的名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黄梅县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和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挑花之乡,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富矿。该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全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