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是用上海方言来演唱的戏曲,但仅一百年即已成了遗产。
由沪剧的前身本地滩簧上溯也不过一百年,而仅仅两百年中一种戏曲由兴而衰,也可见上海这个地方人事兴衰之快,与其他地方相比较,更可见上海的活力。
在短短两百年中,沪剧前辈创作了上千个剧目,而现在可见的剧本不过几百本,流失量还是很大的,没有留下来的剧目就永远是一种遗憾了。在沪剧发展中能留存的戏单就成了珍贵的剧目资料,使人们还能知道一些戏的内容和一些唱词,成了继承发展中国戏曲时的宝贵遗产。也因为沪剧成了遗产,整理遗产的事就有人要做了,只是早做和晚做的区别。
这本《沪剧戏单大观》就是收集整理后的遗产之一,虽然这笔遗产眼下还不算大,只有近500种戏单,但相信以后会有人让这笔遗产丰厚起来的。
起初编这本《沪剧戏单大观》,是想把能收集到的沪剧戏单完整复制印成一本可供研究者使用的剧目史料书的。但限于某些条件,现在只能先把封面编印在一起,让沪剧爱好者了解一下这笔遗产的大概规模,让有兴趣者来把后续之事做得更好。
这本《沪剧戏单大观》在编排时还是比较粗放的,如能根据沪剧史的详细资料来编应该更精致一些,而现在编一本沪剧史还缺少很多史料,于是只好先按照概念来编排了。我把1949年前后一些戏单称为前期,1960年前后的一些戏单称为中期,1980年前后的一些戏单称为后期,大致上以此概念来分期,也可明白沪剧的兴衰了。
按我的观察,沪剧史还是有丰富的素材的,只是因种种原因,现在可见的只有一本并不算丰富的《沪剧志》。希望有兴趣者和有收藏沪剧资料者能贡献财力和物力,把丰富的沪剧遗产整理好传给后代。
当一本本《沪剧剧目大观》、《沪剧剧本大观》、《沪剧剧照大观》、《沪剧唱词大观》、《沪剧曲谱大观》等编印成书后,我想,不少沪剧前辈们真会在紫竹调中含笑九泉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