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12月12日晚,安徽大剧院座无虚席。韩再芬高亢激昂、情真意切的“六问”余音袅袅。按捺不住、起身击掌的观众,冲着舞台、欢呼不绝。大型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合肥试演,伴随着观众的依依不舍,落下帷幕。

4日到12日,9场演出,场场爆满,观众多达1.4万人次。继2011年“再芬黄梅徽商情”之后,今年的《徽州往事》再度引爆省城,掀起了新一轮“再芬黄梅”热。韩再芬和《徽州往事》,一时间成了合肥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期间,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也闻讯而来,观看演出,予以好评。

如烟似水,悲叹人生

此次试演,安徽大剧院的前厅一反常态,没有精心布置,没有气球拱门,没有花篮,没有彩旗。观众一进剧场,便可领到工作人员分发的《徽州往事》宣传册。线装书一般的小册页上没有华丽的剧照,没有艺术家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主创人员对黄梅戏一颗虔诚朴素的心,对徽州文化和历史的敬畏,对往事沧桑的解读与感悟……

《徽州往事》的舞台呈现,面目一新。开场,面幕上叠印的“徽州往事”四个大字,引领观众穿越时光,回到百年前宁静的徽州,开始了“往事”之旅。恢弘大气的舞美、灯光,将古色古香的水墨徽州,梦幻般地掩映于舞台。如烟似水的徽州,因着匪患四起、官府纷扰,一个不断追求幸福却始终没能得到幸福的平凡女人的故事,折射出社会动荡、百姓罹难、人世沧桑、人生悲剧。

韩再芬再度演绎另一位“徽州女人”

“千里奔波只为韩,徽州往事作奇传,悲咽回还唱终曲,几番回味摧心肝。”以上是阜阳师范学院研究戏曲的郑教授看完《徽州往事》后的评价。

“韩再芬的表演已经达到极致,她对剧本的理解、她对人物的解读,完全融入在舒香的一颦一笑中:她读丈夫来信时的娇媚;她‘十年独自撑一门’的干练利索;她得知丈夫遇难时的悲痛欲绝;在两个男人伪善的推让时,她心底的绝望以及她出走时的决绝。韩再芬用两个小时演绎了乱世中女人几乎一生的遭遇。”另一位资深戏迷这样评价。

“来看戏之前,还担心《徽州往事》应该和《徽州女人》差不多,因为名字只差两个字。看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女人一生为何忙’的唱段,听的我都起鸡皮疙瘩了,感觉韩老师唱到我心里去了。现在很激动、很振奋。这部戏传达的价值观,最后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散场时,一位汪姓女士亢奋地表达对这部剧的看法。

“再芬黄梅”爱心票

培养观众进剧场看戏,提升戏迷艺术修养,是“再芬黄梅”一贯追求的目标。多年来,韩再芬演绎的黄梅戏舞台剧,好戏连台,此外还在银幕和荧屏上频频亮相,电影、电视剧、话剧、小品,多平台、多角色的转换,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此次试演前,韩再芬走进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近距离和莘莘学子交流,现场签售5元、10元的“爱心票”。

“爱心票”让很少有机缘走进剧场、感受舞台艺术的年轻人,来到安徽大剧院,感受“再芬黄梅”的魅力。“没想到5块钱就能看韩再芬的演出,现场看感觉就是不一样,比冷冰冰的屏幕温暖了很多。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安农大的一位学生这样说。“我原以为黄梅戏是很乡土、很古老的“依依呀呀”,这次现场观看完全颠覆了我对黄梅戏的看法,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韩老师真优雅,演得太好了!”

为了回馈广大戏迷多年对“再芬黄梅”的追捧,《徽州往事》还设立了“戏迷爱心票”。“韩老师这么一位大艺术家,竟然能想着我们戏迷,很感动。之前就决定这次不管门票多少钱,都要请假来看的,没想到韩老师为我们准备了5元、10元的票。”拿到“爱心票”,来自上海的一位“韩迷”百感交集。

九场演出,吸引了北京、上海、湖北、四川、广西等地的戏迷,前来合肥观赏。戏迷们不仅尽情享受了“再芬黄梅”大餐,还结交了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在观赏、交流中,众多戏迷也为“再芬黄梅”、为《徽州往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徽州往事》将不断完善

《徽州往事》省城9场试演,目的在于让更广泛、包括各层面的观众对这部原创剧有一个直观了解,说长道短。主创人员期待着各种声音,各类批评、意见和建议。这对剧组来说,如获珍宝。让目光和言论回到戏剧,回到黄梅戏,回到原创黄梅戏,这是《徽州往事》合肥试演的最终诉求。

据悉,《徽州往事》已引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和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即将启动修改程序。好戏多磨。可以想见,经过认真修改和打磨的《徽州往事》必将在安庆、在合肥、在全国,大放异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