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镜像下的个人命运——评黄梅戏《徽州往事》
承平日久又物质繁阜的今天,许多人已经对社会动荡下的苦难人生没有了认识,以为目下的安稳是自然且平常的,想不到加以爱护、珍惜。编剧谢熹出于对社会与历史的思考,用数年时间创作了黄梅戏《徽州往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用30多年的表演功力与丰富的人生体验,成功地演绎出了清朝后期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女人的不幸人生,极具代表性。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徽州乡村,士农工商安居乐业,生活宁静而富足。然而,这一切都被“南匪”的到来给打破了。剧中的女主人公舒香(韩再芬饰)原本有一个小康之家,然而,就在她等待丈夫归来的腊月寒夜,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舒香的丈夫被官府怀疑加入“南匪”,不敢归家。受到牵连的舒香只得抛家弃子,漂泊他乡。为了生存,她被迫改嫁他人。虽然10年后祸患消弭,战乱结束,但是,舒香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幸福时光了,面对着现在的丈夫和从监狱里出来的前夫,她无所适从。只得走上了自我疏离的道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寂寞地度过余生。
毫无疑问,该剧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语言亦是本色当行的,戏剧冲突也有很大的张力,然而,这些都不是震撼观众心灵的主要因素,它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并且余味无穷,根本原因在于它形象地揭示了社会繁荣的必要条件和个人命运同社会治乱的关系。
该剧所展现的个人命运与社会的关系,耐人寻味。剧中的主要人物无论是舒香,还是汪言骅、罗有光,都是富有智慧、才能的人。尤其是舒香,一个妇人,结婚两个月之后,就独自撑起了一个家。10年间,她不但负起伺候公婆、鞠育幼子的责任,还缴粮纳赋、坐家经营,同时又为地方建桥铺路、修葺祠堂,最后仅账房先生就雇佣了四人,可见她是多么成功。但是,当战争的烽火燃起,她过去所得到的一切,顷刻间不复存在。年老的公婆不能奉养,10岁的孩子从此抛离,家乡无法存身,有夫不能寻找。本来是当家作主、令人尊重的夫人,却变成了谨小慎微、仰人鼻息的姨娘。在动荡岁月中饱经苦难的舒香由衷地感叹道:“乱世中人遭罪不如猪狗,经商的命如草无路可走。匪寇掠官兵抢人人仓皇,女人们受欺凌贞节难守。”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能干如舒香者,也只能落入悲惨的境地。
该剧用了相当多的场景表现了战争发生之前徽州乡村的繁荣景象:“腊月初八打埃尘,家家户户福盈门,……杀猪腌肉做豆腐,腊蹄冻米花生仁。”能够积蓄财富,扩大产业,其前提条件,就是社会稳定。否则,做农民的不能安心种地,做工的产品无人问津,行商贸易的因关卡重重,绿林出没,不但无利润可赚,还常有生命危险。这样的状况,哪里还谈得上发家致富?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哪一个不是因为消除了各种社会乱相、致力于文教与经济建设而形成的?
看《徽州往事》,会让我们想起杜甫的“三吏”、“三别”,让我们对社会安宁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