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当今书坛的种种乱象,可谓人人皆知,究其根源,恐与在当今中国书坛没有书法客观、科学、量化的评判标准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书法品评网站长、中国书法评判标准创建人、陕西省书协理事王根权先生认为,中国书坛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已成为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他执著地呼吁建立中国书法评判的"国家标准"。在笔者看来,不仅书法界急需这一标准,书法收藏者、经营者急需这一标准,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习练者同样需要这一标准。敢问中国书法评判的"国家标准"是什么?答曰:是书坛"拨乱反正"的利器。因为书坛只有拨乱反正,书法艺术才能沿着正确轨道发展,书法文化产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有益于一个地区、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创建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思路和方法

1.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失败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以文取士的历史漫长而悠久,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创立开始一直沿用到清末。科举考试的考题就是作文,人们都知道一篇文章定终身。科举考试中的作文是怎样评卷的?考生们的名次又是怎样排的?大家从一些文学作品和戏剧中可知其大概,考官完全是凭自己对考生作文的认可程度打分排名次的。而作文评判,是没有具体标准的,是考官凭个人感觉评判的,他要说说,就能说出一千条好的理由,你说他评判的不对,他也能说出一千条评判的对的理由,并且“话语权”在考官手里。任凭有意见,统统都白搭。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举人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试卷上的两处涂墨,考官在考卷上批了四个字:“来年再考”。这位考生就这样被剔出榜外。考官的裁量权可窥一斑。

科举考试是举国上下注目的一件大事,皇帝对科举考试舞弊案犯的惩治不可谓不严,历史上有案可考的科考大案次次都有人头落地,最大的案件一次杀人上百,但是,依然没有杜绝科举国考的舞弊乱象。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科考案犯的鲜血可以染红一条街,却染不红考官的主观随意性,科考案可以震惊举国上下,却丝毫改变不了考官评卷的“我以为”。只要考官的主观随意性无法约束,科举考试中的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科举考试就没有公平公正可言。只要考官的主观随意性这一问题不解决,考案杀人再多,也挽救不了这一制度最终失败的命运。

封建社会创建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选拔官员这一目的出发,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先进而有效的制度,但是科举考试制度最终失败了。研究科举考试制度失败的原因,考官评卷的主观随意性不能有效遏制,才是科举考试制度失败的真正原因。

科举制度失败的真正原因,对于创建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给以了很大的启示。

2、商品的交换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时候知道,商品的交易,最初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既不方便也不公平。后来出现了“通货”,情况就好了许多。所谓“通货”就是与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直接比较。用什么物质充当“通货”呢?人们选择贵重金属金、银、铜充当“通货”。但这种“通货”仍有问题。一是“通货”的成色问题,即含杂问题;二是“通货”摻假问题;三是“通货”的重量问题,携带不方便;四是“通货”的分割问题,即找零问题。由于“通货”有以上四个方面的使用不便的问题,人们对“通货”仍不满意。随着贸易的发展,又产生了“货币”。“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后,商品交易中的公平问题才算是彻底解决了。

制定书法评判标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大类不同的书体,各类书体之下的子书体、子子书体就更多,加之书写特点、书写特色、书写风格的变化,可以说一幅书法作品一个样,如此复杂多样的书法作品形式,能不能使用同一个评判标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来自于商品交易中的“货币”。商品的种类与书法作品相比那要多得多。不同种类的商品其所以能够进行公平交易,那是因为有了交易的中介物“货币”,“货币”在商品的交易中所充当的角色就是各种商品的评判标准。每一幅具体的书法作品就相当于一种具体的商品,书法评判标准就等同于书法作品中的“货币”,“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的交易方便而公平公正,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创建同样能够使得书法的评判方便而公平公正。

3、数学的思路和方法

做所有学问,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认识:但凡认识类问题,必须应用哲学的思想和观点,但凡应用类问题,必须应用数学的思路和方法。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符合哲学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凡符合哲学的思想理论和观点者则正确,不符合哲学思想理论和观点者则有问题,就需要继续认识。凡与哲学的思想理论和观点相违背,就一定是错误的,就必须放弃。但凡应用类问题,必须借助于数学的思路和方法。凡借助于数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者,应用起来就方便有效。凡不能借助于数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者,则无从谈解决和应用。中国书法的评判属于应用类问题,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必须借助于数学的思路和方法。

创建中国书法评判标准,需要应用数学中的两种思路和方法,一种是微积分,一种是“换元法”。

微积分的原理就是“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例如,当需要测量一段不规则曲线的长度时,没有适合于测量这一曲线的尺子,所有的尺子只能测量直线。如何才能将这一段不规则的曲线的长度测量出来呢?只能应用数学中的微积分。根据微积分的原理,将这段曲线进行分段,分到每一段都接近于直线的时候,测量直线的尺子就可以用了。先对每一段进行测量,将每一段测量的结果相加,相加的结果就是这段曲线的长度。应用微积分原理问题解决起来方便而快捷。

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所包含的书法艺术元素很多,对整幅作品的书法艺术含量进行评判,很难确定它的艺术含量。应用微积分的原理,将一幅书法艺术作品根据所含艺术元素的不同属性进行条块分割,分割到对每一块中的书法艺术元素能够清晰评判为止。逐一对每一块的艺术元素予以评判,先求得每一块的艺术分量,然后再将每一块的艺术分量逐一相加,就可以求得该幅书法作品的艺术含量。微积分原理在书法作品评判标准中的应用,就是建立书法评判标准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书法的评判能不能找到一把刻度分明的尺子?中国书法评判的昨天,玩的是锯、锤子、剪子“比本领”的游戏。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语文,知道锯、锤子、剪子哥仨的本领大都不大,但各有各的用处。上中学的时候学习数学,知道只有相同类的量才能比较,不同类的量不能比较。“锯、锤子、剪子”属于不同类的事物,即不同类的量,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不能比较。上大学的时候学了高等数学,高等数学里边有个“换元法”,说不同的两个量不能直接比较,但可以找一个同时能和这两个量相比较的中间量,分别进行等价替换,让其变为相同的量,这时候就可以比较了。将比较的结果再还原到两个不同的量,两个不同量相比较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换元法”,能与两个不能直接比较的量进行等效转换的中间量就是“中间元”。
从小学的无法比较,到中学的不能比较,再到大学的可以比较,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将高等数学中的“换元法”这一思路和方法引入到书法作品的评判中,书法作品的评判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就相当于高等数学中的“中间元”。被评判的所有书法作品,无论是篆、隶、楷、行、草不同的书体,还是不同的书写个性、书写特点、书写风格,也不论是大幅小幅,横式竖式,只要是一幅书法作品,其中都有点画基本功,都有结字造型,都有布局谋篇,都有达情表意,这就是书法作品中的“中间元”,用这个“中间元”就可以将书法作品的多样性转换为单一性,书法作品的评判问题就解决了。

明白了“换元法”以后,现在再看看商品交易中的“通货”和“货币”,商品交易中的“通货”和“货币”就是“换元法”中的那个“中间元”。商品交换的起初,并不是从数学的思想出发的,但商品交易的发展最终却归到了数学。从“以物易物”的商品贸易,到“货币”的出现经历了那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现在回过头来用数学的概念解释商品的贸易,问题如此简单。试想,如果商品交接之初就引入数学的概念,就用数学的思路和方法去寻找商品贸易中的“货币”,那么商品贸易中“货币”的出现不知道要提前多少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不知道早在多少年以前就是今天的这种现状了。

应用微积分原理解决了书法评判标准中的细化量化问题,应用“换元法”又解决了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可比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书法评判标准中的难题也都解决了。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是应用数学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的,这就确保了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4.作文评分标准解决的借鉴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失败了,但是科举考试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作文却保留下来了。作文是语文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语文课考试的重点内容。作文的评分标准一直都很模糊,作文的给分随意性也很大。同一篇作文有的老师认为应该给满分,有的老师却认为属不及格作文,这一现象,当是以往作文评分中的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作文的评分标准是怎样解决的呢?作文评分标准的提出和解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1983年,国家创建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5年陕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将作文的评分标准列为一项自学考试科研课题,1987年这一课题被攻克,作文评分标准研制出来了。陕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创建的这一自学考试作文评分标准,被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自学考试科研论文二等奖,并通令全国各省学习推广。这一作文评分标准,先是在自学考试中应用,很快也被高考的作文评分所采用。距今算来已二十多年了,全国各地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反映,没有什么不好。

有人会问,为什么自学考试会提出作文的评分标准问题,而高考为什么没有提出这一问题呢?这是因为高考和自学考试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而自学考试属于达标性考试。高考的目的在于用考试的成绩分数区分开考生的能力水平梯次。高考对考分的要求是从零分到满分,每一分代表一个水平档次,便于不同高校选录优秀学生。自学考试的目的在于用考试的成绩分数区分考生是否达到了某一课程的规定要求能力水平。60分以上合格通过,59分以下不合格,下次重考。高考一年只组织一次考试,自学考试一年要组织二到四次考试。高考的评卷信息反馈的周期长、速度慢,自学考试的评卷信息反馈的周期短、速度快。高考实行分段管理,管理人员属不同单位,自学考试是一班人员全过程管理。最为重要的是高考分数的使用是多门课程分数的累加,而自学考试是每门课程分数单独计算。高考中一门课程的成绩,不能决定考生总成绩的高低,也不能决定该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分数位次,更决定不了该考生是否被录取。而自学考试的成绩单科计算,只分合格与不合格,仅1分之差,可谓是天地之别。高考中作文评分的分数误差,在整体高考分数中占的比例很小,反映不明显。自学考试中作文评分的分数误差,在单一的课程成绩中占的比例很大,反映很明显。误差高出1分,意味着一大批本该合格的考生被误判为不合格,这些考生下一次还得重考。误差低于1分,意味着一大批本该不合格的考生被误判为合格,降低到了自学考试毕业生的水准。作文评分标准问题在自学考试中显得突出而重要,解决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自然大得多。

当年的自考人研究作文评判标准的思路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环节。先提出问题,再调查研究找原因,再想解决的对策和办法。自考人通过作文的评分实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同一篇作文,有的评卷老师认为是最好的作文,应该给满分,有的评卷老师则认为属于差等,不能予以及格。同一篇作文不同老师评分,所给出的分数普遍差异很大,相同者极少,满分40分的作文,给分最大相差竟然达到了26分。同一篇作文同一位老师分两次评,所给分数差异也较大,满分40分的作文,给分最大相差也能达到15分。自考人通过分析找到了两条原因:一条是作文的评分标准不细不明确,得分点太大太模糊;另一条是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得不到有效控制。

根据作文评分中的问题和原因,自考人制定出了一套具体而明确的作文评分标准。其作法是:按照作文的写作要求,将作文的考核内容纵向分作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卷面书写等四个块,再将每一块进行横向切分,分为不同的五个层面。如此一来,原来的一个考核给分点则变成了现在的20个考核给分点;原来的一次性打分,变成了现在的分四次打分;原来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打分的允许范围值是0-40分之内,现在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打分的允许范围值被限定在2分之内。而且每个考核给分点都标明了具体的给分依据参照。这样一来,有效抑制了评卷老师的主观随意性,使得作文的评分回到了客观。实验表明,作文采用此标准评卷,同一篇作文不同老师评卷,满分40分作文,给分差异最高不超过5分。(自学考试作文评分标准见附表)

创建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步骤

完成中国书法评判标准这一课题,必须解决递进的六个层面问题。

第一、有没有标准的问题中国书法的评判存不存在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看似简单是因为凭人们的直观感觉,中国书法评判应该存在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不简单是因为,必须证明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存在。

证明中国书法的评判存在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可以应用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假设书法的评判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也就没有书法作品的优劣之分,没有书法作品的优劣之分,也就不存在书法家和非书法家的差异。事实上是书法作品存在着明显的优劣之分,书法家与非书法家人们分得很清,这就说明中国书法的评判存在着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
第二,要不要标准的问题证明了中国书法的评判存在着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以后,紧接着必须解决中国书法的评判是否需要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的问题。如果说中国书法的评判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一个一般常识问题,在人们的习惯常识之内就能解决,而且解决得很好,那么就不需要将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制定什么标准,多此一举。

事实证明,中国书法的评判不是一般常识问题,现实中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国书法的评判需要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

第三,寻找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思路和方法这是这个课题的难点和重点。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相当于该课题解决了。

第四,制作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数学模型这是这个课题的技术问题。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数学模型采用的是表格形式,这主要是考虑到应用的方便。

第五,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模型的复制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模型的复制需要做充分的、大量的论证和实验分析。通过论证分析确定表格中各条块的内容、名称、内容层次的标准要求和给分依据、给分范围等。也就是说,表格中的所有文字和数字都要有原因、有理由、有目的,不能随心所欲。
表格纵向的第一格是分数等级,其余纵向四格是书法艺术的四项基本内容,横向分层部分则是每一项内容的不同层次及打分依据。
第六,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实验和推广

实验可以在一些小范围内进行,以取得标准所需要的数据,总结经验,然后反馈到前边几个环节中。实验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进行,不断反馈,不断总结,使得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趋于完善。

推广就是做评判标准的宣传工作,让大家接受这个标准,以便应用这个标准。推广可以走自上而下的道路,也可以走自下而上的道路。推广的形式很多,可以利用媒体宣传,也可以通过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的形式宣传,推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让大家相信书法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靠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