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老盛三与豫西“十八家老国公”及“万将无敌戏班”

豫西多山,多煤窑,旧戏班多与煤窑有关,那里办了许多戏曲科班,培养出不少戏曲名家,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其一,历史上老子李耳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由于他远游山泽,并取炭火求炼仙丹的缘故,这些煤窑主都奉老君为“行业神”,凡打窑做煤炭生意者必敬老君。据说“老君爷爱看戏,戏越好,窑越旺”。所以一般的窑主都要成立戏班,养剧团,希望煤窑越来越红火,多挣钱。

洛阳建全国最大的老子铜像,360吨锡青铜铸造

其二,煤窑主口袋里并不缺钱,窑主养戏班,一般投入都比较大,要置办戏箱,演出设备,管戏班的吃住排练,付给掌班和主要艺人一年三季包银等等。平时给工人演出,过节、新井投产,煤窑高产、主要庙会也要演出,这些都要煤窑主掏腰包。没有经济实力咋成呢?

豫西最有名的当属密县超化煤窑办的“太乙班”了,清末道光以后,该班又分化出了“大二班”、“小二班”、“太乙新班”、“太乙老班”等,著名的豫剧名家“四小国公”、“十八家老国公”、“十大名旦”都是从这里唱出名的,不用说,老盛三也是在河南密县煤矿唱红的,成为无人不晓的豫西名角。后来一批坤角如王金枝、常香玉、马金凤、马元凤、桑振君也都在这里学戏,或成名后又在这里搭班,成为戏班的台柱子。

(一)老盛三与“十八家老国公”

豫西“十八家老国公”是一个演员群体,类似于豫西“十八兰”那样。清咸丰至光绪年间,豫西一带有十八位演员因其唱作俱佳,被誉观众为“十八家老国公”,他们是:

老生行:老盛三(盛金升)、纪连喜、张妞、杨庆贵。

旦行:张小元(艺名“银指甲”)、列灿柔、老百合、纪喜来(艺名“鸟木杆”)、大金城。

花脸行:李合群、况青云、老庆和、鲍公文、李留柱。

小生:郑金城。

老盛三位居榜首,可见他盛名之大。

老盛三不是没有大名,他本名盛金升。观众这样称呼他,是因为有的代表作品中有所谓“三烧”、“三活”和“三老”之说。

“三烧”是指《烧绵山》(饰演介之推)、《火烧纪信》(饰演纪信)、《火烧战船》(饰演诸葛亮)。

“三活”即“活张苍”(《盗宗卷》)、“活蔡文俊”(《松棚令》)、“活苏秦”(《伐苏秦》)。

而“三老”是指他演的三个衰派老生角色,即周云太(《卖苗郎》)、周奇(《送女》)及张元秀(《清风亭》)。(注:一说将其中周奇换成了《一捧雪》中的莫成)

你看,他的代表作品就包含了九出戏(许多戏已经消亡),且都与“三”有关,而且正好三个三,这可能是观众尊称他为“老盛三”的理由。由此可见,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深厚功力,甚至观众尊称他为“老盛三”而不知其真名。

(二)老盛三的从艺经历

老盛三(1850—1937),豫剧老一代演员,工须生。本名盛金升,洛阳人。幼年入科班学戏,出科后在洛阳、孟津、偃师一带搭班演出。青年时到密县超化煤窑大二班搭班多年,为班中台柱之一。后迁居密县甘寨村落户定居。

老盛三是光绪、宣统年间豫西著名衰派老生泰斗。不但能演豫剧,而且还通晓二簧、越调,这两个剧种均能参加演出。他擅演老生戏,他运用大本嗓演唱,嗓音苍劲醇厚,朴实自然,清晰动听,独具特色,丰富和发展了豫西调的男声唱腔,唱念做自成一派,人称”红脸王”。他的念白也别具一格,淳朴,气足味浓,字字咬得清晰,人称“交代清”。善以唱腔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在《清风亭》中,老盛三扮演张元秀,声情并茂,真切传神,在“认儿”时的一大段滚白,凄切哀婉,如泣如诉,观众无不动容。

曾经有一次,老盛三和越调著名演员“和尚娃”在新郑唱对台戏,一大段唱竟把和尚娃戏台下的观众全部吸引走了,从此留下了“老盛三气死和尚娃”的传言。

豫剧《卖苗郎》背公公剧照

长期奔赴各地演出,使老盛三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才思敏捷,能随机应变。有一次在演出《卖苗郎》“杖责儿媳”一场时,他扮演周国太忘了带拐杖,急中生智,即兴编词唱道:“不用棍,不用杖,今天打你用巴掌……”演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观众齐声喝彩。
(三)老盛三与“万将无敌戏班”

当年豫西除了煤窑戏班,还有衙役戏班。煤窑戏班靠的是煤窑主的资金,衙役戏班是衙门班头办的,有着半官方的色彩,也有养活这帮人的能力。他们在保证一方百姓安全的同时,闲暇之余排些戏,演些戏,也能起到戏曲之“教化”的作用。

老盛三也有“跳槽”的时候。当年密县还有一个影响较大的戏班,即由密县县衙八班班头合力创办的戏班,人称“密县八班”,因初时多为少年,故时人称之为“小八班”。此班管理相当严格,即便台词、台步稍有不规范,亦要挨打。这个戏班培养出大家熟知的周海水、周银聚等演员。2004年前后,班主聘请了一批河南梆子豫西调名艺人,如老盛三、纪喜连、杨庆贵、张妞、李合群、况青云(还是“十八家老国公”那帮人)等,由老盛三掌班。此时新老结合,各有绝技,实力更强了。至民国初期,盛名远扬豫西各县,人们称之为“万将无敌戏班”。这个戏班名角多,好戏多,能演三百多出戏,每到一台口,概由戏主点戏,绝不重戏。老一辈艺人老盛三的《周老汉送女》、李合群的《白玉杯》等均是为人称道的好戏。新一辈人“迷瞪”所演《桃花庵》、张小观所演《大祭桩》、李沫所演《杀王腾》、石妞所演《孙吉祥吊孝》、李信林所演《黄鹤楼》等也极受人们欢迎,并被后人继承,成为河南梆子豫西调的代表剧目。其他如《反冀州》、《反五关》、《乌龙山》、《闯幽州》等,也是常演剧目。1927年因县衙无力办班,艺人四散,遂停止活动。

屈指数来,老盛三在“万将无敌戏班”又唱了23年。那时老盛三加入戏班的年龄已经54岁,推算他在密县超化煤窑戏班演出时间,至少要有30年。加到一起,占去了他的大半生。他在这个豫西调的大戏窝里,生活了怎么长时间,无疑也为豫西调的形成于发展,做出了永留史册的贡献。

三十年代初,老盛三虽年事巳高,年逾七旬,但还能演出《刮王莽》等唱工重戏。他毕生在戏中的唱腔皆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丰富了豫西调男声唱法,影响很广,杨庆贵等须生演员即宗其唱派。他一生培养了很多徒弟,晚年授徒张小乾。约1937年他去世。

这“十八家老国公”及“万将无敌戏班”是豫剧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有据可查的最早豫西调名演员群体,所以在豫剧史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不少研究豫剧史的专家经常提到他们的原因。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