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龙马潭区小市双井沟一家私人茶园里,有着一群“高人”,他们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却个个拥有一身“绝技”。每逢周一“哨期”(意指集合日),这里就是他们的“戏曲世界”……

一开腔 戏里人就“活”过来

昨日,记者在这处私人茶园里,见到了这群身怀绝技的“高人”。

“那位是我们的第一任副会长,今年都89岁了。”龙马潭区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会长熊永贵告诉记者。顺着熊永贵手指的方向一望,记者看到一位“白头翁”,他正专心听着身旁的戏友唱戏。

这位“白头翁”就是龙马潭区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第一任副会长,叫王友章。老人双耳已经有些失聪,但记者发现,这一点也没有影响他听戏的热情。

“我们的戏友都是从各个川剧团退休后参加的,他们中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我60岁退休后,就参加了这个协会,到现在都20多年了。”王友章老人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一名锣手,偶尔唱唱“补角”。“以前我在泸县川剧团担任锣师,后来退休了,我们就组织成立了这个戏剧曲艺家协会。我记得那个时候,一听到组织唱戏就很高兴。我们协会的多数戏友都是退休的专业人员,所以聚在一起,每次都可以过足戏瘾。”谈到这里,老人不由得乐了。

在王友章老人对面,坐着一位协会里戏友公认的“高手”,她也是协会里唯一一位女鼓师,叫黄成玉,是泸州市纳溪川剧团拥有专业鼓师中级职称的退休鼓师。黄成玉身穿花棉袄,留齐耳短发,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古典气质。此刻,她正手持鼓棒有力地敲击着小鼓,偶尔还配合唱戏的演员帮腔。

黄成玉老人告诉记者,她从纳溪川剧团退休后,就加入了龙马潭区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时光匆匆,转眼加入协会已有十多年了。“我以前在纳溪川剧团的时候是鼓师,后来退休就参加了协会。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凡是来参加协会的老师,都对川剧事业很有热情。现在我们年龄都大了,不在舞台上了,就组织在一起座唱。特别是有好多听众,都是一直听到我们唱完才走,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黄成玉老人不仅鼓打得好,还是一名专业的打击乐高手。大锣、大钵、小锣、马锣、堂鼓、小鼓,老人都很拿手。“打玩意儿(打击乐)是一个综合艺术,唱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打玩意儿是川剧地方剧种非要不可的。川剧为更好地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十分讲究锣鼓、唢呐的运用。尤其是高腔戏,要求飞、钻、重、犯、合同、尾声、尾煞、转煞,要做到板眼明亮、套打清澈、轻重入理、文武有序、变调自然,喜怒哀乐以乐动人。”老人告诉记者,鼓师就如大合唱的指挥,所有的击乐师都要听鼓师的指挥。

帮腔,也是黄成玉老人不可或缺的任务。她不仅鼓打得好,帮腔的功力也很深厚,和唱角配合得天衣无缝,戏迷们不由得鼓掌称赞。

和大家一起唱唱戏,指点指点。《十八相送》、《草桥结拜》、《楼台会》……黄成玉只要开始唱,梁山伯、祝英台等戏里的人物就“活”过来了。

戏台上 道不尽的妩媚风流

听多练多了,泸县人易显芬爱上了戏,唱的时候也特别“入戏”。她曾在泸县川剧团做了30多年的花旦,1991年退休后,就加入了协会。她唱过“泸州河”,演过《玉河桥》的柯宝珠,《柳英记》的祝英台,《红梅谷》的李慧娘……易显芬最喜欢的就是“默戏”时间,大家要把戏词在脑子里过一遍。她肚子里有四五百出戏,念了后只觉得“口齿留香”。

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便已经上了年纪,站着唱戏的易显芬还是那么专注。戏台上,旦角雪白的脸,如刀裁成的漆黑鬓角,配上咿咿呀呀的二胡,有道不尽的妩媚风流……

“在高腔曲牌中,‘泸州河’的‘梭梭岗’‘园林好’‘伍供养’三大类曲牌明显不同于其它地区高腔戏的此类曲牌。在声乐艺术上,讲究‘本嗓演唱’与‘小嗓’(‘边音’)相结合,音域较宽。吸收了‘哈哈腔’,更加柔和圆润。”易显芬一出口,尽是专业术语。

在这个协会里,还有一位隐藏的“高手”,他就是上世纪50年代由当时泸州专区戏训班整班组建的青年川剧团的成员欧林春。欧林春也是“泸州河”川剧艺术的正宗传人,为“泸州河”川剧艺术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记者在现场见到欧林春时,他正戴着一顶鸭舌帽,显得低调安静。他告诉记者,自己1952年就开始唱川剧,那个时候才13岁。“川剧最重要的一个是打,一个是唱。不管唱什么、讲什么,都要工稳、投入。这个技术不是一两天的,不管是帮腔、打击还是唱,结合技术都是缺一不可的。”

欧林春告诉记者,座唱也好,演唱也罢,最重要是对川剧的热爱。“川剧是古老的文化,到现在还能一直坚持的很少,但是我们协会的戏友们,大家同路了很多年,一直坚持到现在。”

搭平台 艺术家们在此相会

记者看到,这个私人茶园并不大,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是“哨期”,协会的戏友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我们几十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即便偶尔个别人有事或者生病,只要能来大家都会来,没有停止过。如果外面有活动,大家还会凑钱去参加,即便情况相当困难的,都还会拿钱给协会补贴。我们这几十年,来来往往很多川剧爱好者,大家如若不是生老病死都不会离开协会,一直唱到底。”熊永贵老人告诉记者。

究竟是什么让戏友们几十年来一直沉醉于川韵中不能自拔?易显芬老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川剧给我带来了太多欢乐和回忆,我一开始接触川剧,就觉得这个爱好会跟随自己一辈子。”她建议退休的老人都来学习川剧,“不要怕自己不够气,唱戏对肺有好处,能够提高肺活量。”年近古稀的易显芬老人身体很好,她不仅中气足,而且骨质好,站着唱戏腿不软腰不酸。老人觉得唱戏能让自己心情愉悦,仿佛重获青春。她说:“我们退休老人没事干,很容易郁闷烦燥。在协会里,所谓川韵结知音,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

易显芬老人也十分感谢协会里的其他成员。她说,在曲艺协会里,大家都抱着对川剧的热爱,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享受快乐。她和其他“家人”都希望川剧这个特有的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地传承,有更多年轻人了解川剧、学习川剧、爱上川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