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五言联
八大山人精研石鼓文,师法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擅长行、草书,宗法二王、颜真卿、董其昌等,喜欢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八大山人的书法成就很高,其书法和绘画一样,删繁就简,惜墨如金,以最为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为丰富的内涵。但是长期以来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黄宾虹称其“书一画二”。近人研究八大山人书法,究其师承渊源则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至今无一定论。据王方宇考证,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之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后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气质,终于掺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八大山人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掺以行草,自然果断,省去藏头护尾之态,能够以一种简洁而高超的手法把笔画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等蕴含其中而不露痕迹,所谓藏巧于拙。八大山人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有的绘画作品布局上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他有时采用款书弥补。尤其是他的画作,常常加上自己随兴挥就的小诗,意境更显得充足了。最能代表八大山人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的自题了。他用篆、隶、章草、行、真六体书写,可谓集书法之大成。他80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平淡天成,不加修饰,静穆单纯,了无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书法大抵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惟弘一法师一人。八大山人亦善于篆刻,其印文往往别出心裁,他注重印章的艺术效果,印面简洁却能表达出完整的内涵。
行书五言联
此联作于1702年前后,纵长161厘米,横30.8厘米。 钤印:遥属、八人山人、何园。
释文:
图书自仙室,
山斗望南都。
八大山人所书对联并不多见,这幅对联字少而大,又有一定的格式,字形笔画要求很高。不仅要注意到上下字的联结处,还要注意另—联相对字的结构和本字的关系。
比如“图书”二字笔画多,相对而言,“山斗”二字的笔画少。“山斗”二字写的较小,并且把“斗”字竖笔拖长;“斗”下边的“望”字与上面的字形大小相匹配。八大山人作书时,写到最后,往往心境更加开放,下面所留空地较多,于是“南都”二字得以放开手脚书写, “都”字竖画拖长,和上联取得相配的效果。这样处理,使得“都”字左下留有空间,落款自然章法巧妙。
行草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山水轴(局部)
此作书写于1698年左右,全篇纵80.5厘米,横28.3厘米。钤印:遥属,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此作书写的是孙逖之诗,其内容是描写李思训的一幅壁画,以己所想,揣摩画家之心境。八大山人曾多次书写此诗,字体不同。这幅作品结字删繁就简,有章草之意韵。字与字之间,字与行之间布置得当,气息上下贯通, 是八大山人代表作之一。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人喜欢假借于物实现目标,比如医疗器械、餐具(刀叉)等,器物构造比较复杂;中国古代偏重于个人内在修养的提高,比如“格物致知”,针灸、餐具(筷子)。其实书画亦是如此,无论从工具还是画面,中国画大多以简约取胜,所谓“计白当黑”,书法当同此理。朱耷将其发挥到极致,他的书法毫无缭绕之势,以最少量的笔墨表现了最为丰富的内容。这位出身非凡、经历坎坷、天资高迈的八大山人,已经悟透了人生真谛,宇宙法则,那就是“大美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