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在定名以前,民间习称很多,如“蹦蹦戏”、”落(lao入声下同)子戏”、“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大口落子””等,这些都是评剧搬上舞台以后的称谓。大约在清末民初,“评剧”的早期艺人是走街串巷、赶集上店撂地摊的,那个时期对“评剧”的习称,山海关以外叫“蹦蹦”,关里冀东一带叫“莲花落”。“蹦蹦”(莲花落)其实就是“二人转”,又叫“双玩儿”、“地蹦子”,“时不闲”。
“蹦蹦”是一种由两个人表演的,略带戏剧性的歌舞音乐。演唱时一个人饰花旦(男扮女装)手里拿一块红手帕,一人饰丑角手里拿一根霸王鞭,一边轮流歌唱,一边扭着各种舞姿。伴奏主要乐器是一把板胡,一把二胡。还有两种竹制打击乐器,大的叫呱啦板,击每乐节首拍(板);小的叫碎嘴子,击每一小拍(眼)。有时要用喇叭和人声接腔,所以“蹦蹦”虽然只有两个人表演,但是场面红火热闹,很受观众喜爱。“蹦蹦”演唱的内容多数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有华容道、古城、红娘下书、兰桥会、苏带陪妹、王员外休妻等。“蹦蹦”剧本很难见到,本人集藏古籍经手不下千余册,得到的“蹦蹦”仅有四册,其中三册是民国八年的《杨三姐告状》(木刻,已捐献),现在手中还剩一册“蹦蹦”唱本《蓝桥会》。为了使大家一识“蹦蹦”剧本的庐山面目,兹将这册《蓝桥会》介绍给大家。为了节省篇幅,笔者将叙述、评说以及纠误混同一起一气呵成,以使读者全面了解唱本的本来面貌。
这是一本木刻本,封面及第一面残,余好。大约四十开,15叶(30面)每面7行(句),全本一共214句(最后两面合计11句)。此唱本分为四个段落(即所谓的“本”)。第一本,故事主人公出场。“河东生下魏学士,河西生下兰瑞连(莲)。公子年长十八岁,玉女二九十八年。公子错娶群(裙)钗女,玉女错嫁八宝男”(引文中的错字保留原貌)。“公子高山巴(把)书念,一心回家探遵(自造字,似为简化“遵”)年”(学校或书院一般应该设在繁华之地高山上有书院不可思议),“行行正走来的快,前行来在兰河湾”。河上有打渔的老汉,河边有洗衣的妇女。“公子懒观路途景,前行来到兰桥前......再表佳人兰瑞连,佳人正在秀坊(绣房)坐,忽听婆母喊连天.....屋里无柴得奴抱,缸里无水奴得担.....九步十步来得快,井台不远在面前.......佳人打把(罢)一担水,累的佳人描花腕酸。累的佳人浑身出汗,浑身出汗湿衣衫”。第一本到此告一段落。第二本内容是兰瑞莲在井台打水,书生魏奎元搭讪调戏。“计(记)下佳人且不表,在(再)表公子未(魏)奎元(第一本就应该报书生的姓名)......迈步就把井台上,口尊大嫂你听言......丈夫年纪有多大,大嫂贵庚在几年......丈夫五十单三岁(比瑞莲大好多),小奴佳(家)打过青春十九年(第一本是十八岁这里变成十九了)......常言说老夫少妻不般配,就是死了心不甜。不嫌我的容彦(颜)丑,井台一(以)上配风(凤)鸾(光天化日井台之上就能苟且?)。兰瑞连(莲)闻听心好恼,大骂公子浪丈男......能在深山看老峪,不在老峪看深山。若在深山老峪看,看后伤心后悔难(这四句不着边际空洞无物)”,到此第二本完。第三本有了题目,叫“男女同入水”。兰瑞莲继续劝说魏奎元,魏不听,反而举出一些艳情例证继续调戏,“洞宾也把牡丹戏,吕布马后稍(捎)过刁(貂)蝉.....”。瑞莲心动,“不嫌小奴容彦(颜)丑,古(鼓)打三更兰桥前”(刚才还大骂书生,几句艳词就委身投靠,于常理不通)。二人交换信物,瑞莲给书生”断金簪“,奎元给瑞莲”玻璃扇“(此时没有必要交换信物吧?)交换完信物各自分手。瑞莲到家,婆母大骂,瑞莲巧言骗过,第三本完,并未”男女同入水“(粗枝大叶)。第四本内容是兰河湾公子落水,瑞莲殉情。公子回到高山(高山究竟离此有多远?),“忽听谯娄(楼)三更古(鼓),公子偷跑下了山”(荒山野岭哪里来的谯楼?半夜三更如何下得了山?)。书生来到兰桥前不见佳人,却惊动了神仙,“玉帝面前去奏本,金童玉女该归天”。玉帝派风婆雨司下起磅礴大雨,公子到桥下避雨,“兰沙(纱)衫就在兰桥卦(挂),公子桥下避风寒”(既然寒冷怎么不穿着纱衫?)。忽然下来山水,公子淹死了。佳人如约来到兰桥边,“白亮亮的一片水,不知公子在那(哪)边”(黑灯瞎火山洪暴发,一个三寸小脚的弱女子,来到荒郊野外会情人私奔,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兰沙(纱)衫就在桥梁卦(挂),就知公子被水淹”(寒冷不穿兰纱衫,挂在桥梁用来报丧,亏作者想得出来!),“叫声公子等一等,等奴一路到阴间。水花罗裙遮了面,噗登跳在兰河湾(只有井台一面之缘,”八“字刚刚划上半撇,书生是死是活尚未确定,这就投河殉情?还是那句话,不可思议,不可理喻)......这就是兰桥一个段,下回在(再)把别的观”。剧终。笔者前面共引用了29句唱词,约占全书的七分之一,加了适当叙述后,就把这册《蓝桥会》故事表述完了。
《蓝桥会》故事过于简单,个别情节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编辑粗枝大叶,错字、别字甚多,乃粗俗、粗陋之作。所以笔者认为,它应该是“蹦蹦”初创时期,未经文人修饰雕琢的最初版本,最少应该一百岁以上了,虽然质量不高,尚有一定研究价值。通过笔者的一番表述,大家是否感觉到了,一百多年前的东北与冀东一带,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相当枯燥的。把现代人认为十分“低劣”的唱词雕版印刷成册,说明他们对如此简单的剧情,已经相当满意了,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到,当年先人们穷苦生活之一斑。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