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来有这么一群黄梅戏迷,如此狂热、如此多情! 如果不到现场,真难想象“康森”逼近,风雨交加中,深圳大剧院第56场“戏聚星期六”的“黄梅戏赏析”讲座,居然座无虚席。用本次主讲人,黄梅戏第二代领军人物黄新德先生的话说,这是黄梅人上演的“风雨丽人行”。
这一行“丽人”之行,始自昨晚午夜。从讲座开始前,台上背投轮番播放的录像,可以看到众多动人身影——因受台风影响,黄先生乘坐的合肥至深圳的航班延后到达。入夜的候机大厅,手举欢迎条幅的深圳黄梅戏迷,以及大剧院“戏聚”工作人员,正翘首等待“丽人”珊珊赴约。等待中充满欢乐,戏友们切磋唱和,一名可爱小男孩走起圆场,亮相开唱,更成焦点……
掌声簇拥中,讲台上走来了十足“少爷”风采的“丽人”黄新德先生,这名自称快满63岁的“老汉”,依然笔挺青春。他太像个角儿了!往哪个角落一站,都流光溢彩。
我对黄梅戏的关注,始自知音人指引的纪录片《大戏黄梅》,由此勾起幼年看马兰、黄新德的《龙女》记忆。便一路从“仙凡戏”追寻严凤英、王少舫等前辈,心倾“马黄”搭挡心有灵犀。自此在爱护家乡戏潮剧同时,也留出些许空间给黄梅戏,品味她的酸甜百味。
借助央视戏曲频道白燕升先生慧眼,马兰首次言及淡出,黄新德拭泪离场,五朵金花重聚释嫌,马兰复出唱响《长河》,《梅之韵》总结“黄腔”……让我欲罢不能。最撩人心弦者,自然也是传唱甚广的《风尘女画家》中张玉良的琵琶低诉,“海滩别”生离吟唱。马兰的淡然与美丽,黄新德的童真与良知,黄梅戏舞台内外的几度风雨,让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喜爱黄梅戏,也因为和我熟悉的乡音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黄梅戏和潮剧都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武生、花脸几可忽略;行当没有固定声型,程式表演薄弱,演员常跨行当演出;在当今戏曲舞台不景气的环境下,两个剧种同样面临剧目匮乏,人才难求,民间关注强烈,官方举措颇受微词。不过黄梅戏曲调易于传唱,剧目题材广泛,与大众生活贴近,在借助电视媒介宣传上又多见成效,路子走得比很多地方戏略为乐观。
由于去年深圳大剧院已邀吴琼开讲座在前,黄先生此次的任务首重在分享相聚,知识性介绍只三言两语,更多时间留给了马鞍山黄梅戏剧团粉墨登场,留给现场热情洋溢的黄梅戏迷。
马鞍山黄梅戏剧团先后演出了《游春》《红梅惊疯》《江姐》《春香传》《蓝桥会》选场或唱段,以及折子戏《戏牡丹》全折。
演得最好看的,当数《戏牡丹》。这戏说的是吕洞宾云游至一药店,见其招牌“万药俱全”心中不服,便以购买药材为由,列出种种有名无药的古怪药名,多番刁难掌柜。掌柜之女白牡丹机敏聪颖,巧妙应答,既保住招牌又教训了吕洞宾。饰演白牡丹的青年演员仝婷扮相俊美,体态纤巧,嗓音清爽甜润,表演富有灵气。用文艺腔说是“美艳如出水芙蓉,灵秀似霁后冰雪”,格外引人注目。
《游春》也好看,说的是三月三男女踏青,赵翠花与吴三宝邂逅,互赠锦扇。恋情为王干妈察知,遂当起穿针引线月老。剧情谐趣滑稽,饰王干妈的翁小畏,原是小生行当家,在此反串女丑,表演到位。《红梅惊疯》是“失子惊疯”的相似剧目,但见水袖翻遍,身形复杂。饰红梅的孙雪莲也许有些怯场,或者是黄梅戏毕竟不擅长此类悲怆剧目。孙雪莲在此后的《蓝桥会》演唱中,穿戴时髦,靓丽好看,与前面的“疯妇”判若两人。相信戏曲演员里头,能多一些形象青春,气质高雅的帅哥美女,总是好事。
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更是热闹。打着“广东省黄梅戏联谊会”大条幅的戏迷们,掌声和欢呼声快把大剧院震塌了。在互动环节,黄先生还特意邀请了六位戏迷登台,演唱《风尘女画家》的“海滩别”以及《花腔联唱》。问及籍贯,五位来自湖北,一位来自湖南。黄先生因而笑说觉得“痛苦”,居然没有黄梅戏发祥地安徽的朋友,但又何妨,天下黄梅一家亲。这或者和深圳居住的安徽籍人士人数较少有关。
为酬知音,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中,黄先生演唱了《女驸马》的“臣闻书生李兆庭”、《风尘女画家》的“忽听琵琶诉忧怨”,以及京剧、山东的柳琴戏,安徽的庐剧等三个剧种的《白毛女》“人家闺女有花戴”唱段。在这样的狂欢场合,黄先生能传递的只是欢乐和阳光,这和我此前所了解的他有些出入。
在一档名为“燕升访谈”的央视戏曲名家访谈栏目,我曾看到数年前的黄新德谈及黄梅戏现状,谈及与马兰共事的22年,以及马兰走后他的“绿叶角色”,无言中掩藏不住失落与郁闷。而马兰则在另一次访谈中说到,当年的搭挡就好比马兰打出一个球,黄新德看都不用看,便能给出个火候、力度最相当的回击。那时的马兰淡然里弦外有音,黄新德难抑憔悴。我为那时的黄新德心中未泯的艺术良知而难以忘怀。
戏里小天地,戏外大舞台,官方体制的是是非非,中台人物的风云易色,时时都明暗难辨。当听说马鞍山市长专程光临讲座现场时,引来掌声一片。掌声里无疑是含着太多的期待吧。戏曲的传播和发展,太需要政府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深得民心的关怀!
此刻,我且为黄梅戏开颜,同时又牵挂我的乡音。潮剧,何时能让人不再欲语还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