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阔别黄梅戏舞台30多年后再次登台,还是在长安大戏院,一开始我就感觉很兴奋。对我们老演员来讲,只要年轻演员在角色上能更进一步,需要我们出力的绝没二话可讲。”几天前,在北京市西城区青春版黄梅戏《梁祝》排练现场,曾出演过“梁山伯”的杨钟琦动情地说。2月21日、22日,由北京长乐黄梅戏剧团排演的青春版《梁祝》唱响京城,这既是1978年版黄梅戏《梁祝》首次亮相北京,更实现了黄梅戏舞台上演出人数最少、演员阵容最年轻的突破。当日,上百名来自安徽的黄梅戏迷端坐戏院,在异乡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家乡戏,更多的北京市民则在长久的期待后终于一睹黄梅戏《梁祝》的风采。

“长乐”知难而上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各个剧种颇多演绎,其中以越剧《梁祝》最为知名。1978年,由安庆黄梅戏剧院排演的《梁祝》也曾风靡一时,创下连演40余场、场场爆满的纪录,两位主演王凤枝和麻彩楼更因此一夜成名。后因麻彩楼伤病,接替她出演梁山伯的杨钟琦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第一场就火了,盛况最烈时,观众买不着票都不走,只好跟剧场商量每天卖100多张站票。”他回忆,“还有观众将自家老母鸡杀了给我们吃,说‘吃饱了才有劲唱’。很多戏迷到现在还和我们保持联系。”

36年时光已去,昔日的“祝英台”和“梁山伯”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梁祝》也因高难度的演出要求淡出历史舞台,黄梅戏是不是还担得起《梁祝》的分量,成了两位老人一直记挂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2009年,制作人陈永东带着几位从安徽黄梅戏学校毕业的年轻演员北上,创办了首家以黄梅戏演出推广为主的北京长乐黄梅戏剧团。剧团成立后举办了黄梅戏大堂会,平日演出多以折子戏为主,表演传统的《女驸马》、《天仙配》、《戏牡丹》等,但独独缺了《梁祝》。“《梁祝》中的唱段远比一般黄梅戏多,130分钟里有100分钟都是在演唱,对演员的艺术水准和体力要求非常高。所以30多年来,一直没人敢接这部戏。”陈永东透露。

剧中饰演梁山伯的林蜜蜜是严派再传弟子,在1978年版中饰演祝英台的王凤枝更是严凤英的关门弟子,同出一家门,两人之间的缘分从林蜜蜜还在安徽学戏时就结下了。到北京后,王凤枝便向长乐黄梅戏剧团推荐了《梁祝》,久经思量,陈永东决定把它搬上舞台:“戏虽然移植于越剧,但我听了当年留下的录音,发现它旋律优美,唱腔地道,而且这部戏参演人数少,制作成本相对较低,适合我们团的特点。”

二十岁新秀挑梁

至于观众对黄梅戏版与越剧版间的对比,陈永东不是没有过担心。此前越剧《梁祝》阵容豪华,共计7位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出演,而长乐黄梅戏剧团的演员平均年龄21岁,虽也经历了多年实战磨练,但依然是舞台上的“新兵”。为了保证艺术质量,陈永东请来了原主演王凤枝、杨钟琦指导排练,力图把它打造成既好听又好看、既传统又不失创新的大戏。“关键在于人物心理的把握,这个戏上半场是喜剧,下半场是悲剧,演员从喜到悲的落差怎么转换。这个戏后来没人演,不是‘祝英台’找不到,而是‘梁山伯’找不到,梁山伯既要憨厚老实,又要英俊潇洒、风流倜傥,黄梅戏男演员适合演梁山伯的太少了。”陈永东分析。

而在《女驸马》中习惯了女扮男装的林蜜蜜则首次颠覆自己原来的行当,反串小生扮演“梁山伯”,让她心中备感“忐忑”。“《梁祝》在黄梅戏和越剧中都是经典,要求很高。但我们也有优势,剧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时的年龄正好和我们的年龄在一个阶段,在感情处理上和之前还是有区别的。”林蜜蜜说。

“祝英台”桂兰星还仔细研究了越剧版的《梁祝》。梁山伯死后,祝英台哭坟那场,她跪着移向坟墓,然后一个大甩袖扑上去的蹉步很讲功底。排练时因为没有穿护膝,两个膝盖的皮都磨破了,让杨钟琦感动不已。为了表现人物,他给演员加了程式化的动作,当梁山伯访友见到自己心爱的人时,就不能像以前那么稳重,而要跳起来,加上圆场和水袖,林蜜蜜为了达到要求,往往在晚上大家都走了,一个人练习。“来北京前我和两位主演没接触过,对青年演员对黄梅戏的热爱程度、业务条件有点犹豫。等看了他们的排练,发现这两个人嗓子、扮相、身段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对角色的理解都有独到的看法。”杨钟琦表示。

把严派艺术传下去

“30多年不听了,偶尔看到也是折子戏,北京的黄梅戏演出还是太少,但是真好听,那味道和唱腔,一绝!”2月22日,来自西城区的黄梅戏迷刘大妈特地拉上自己的好友来听戏,演出结束后还特意跑到舞台前和演员们合影留念,忙打听在哪儿还能看到黄梅戏演出。

而自始至终坐在舞台下专注观看演出的王凤枝在结束后给演员们的表演打了90分,她说:“青春版《梁祝》唱出了严派的特点,希望演员们不要停留在现有水平上,在表演和唱腔上要继续努力,把严派艺术一代代传下去。”

第二天,剧团所有主创团队在一起开研讨会,整理了王、杨两位指导老师的意见,也吸收了不少戏迷的建议,杨钟琦希望大家在“人物与道具的熟练,人物与服装的熟练,人物与舞台的熟练”上再下功夫,把青春版的《梁祝》打造成一个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品牌。

陈永东也正有此意,对于这部投资几万元的戏,他决定在重新包装之后开展巡演,有可能的话还要走进台湾,甚至到新加坡演出。陈永东说:“船小好调头,这个戏能充分体现我们团队的特点和水平,我们要通过剧情发展,通过人物性格的碰撞,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展现黄梅戏的优美曲调,传承、创新戏曲文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