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用火锅比喻川剧

“极辣、极麻、极鲜、极烫,极有包容性,所有菜烫下去都成一个味—火锅味。”用火锅比喻川剧,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的眼里,恰如其分。其实,以此比喻她自己,也相当妥帖。

在重庆代表团,三届戏曲“梅花奖”得主沈铁梅很容易被认出。浸淫川剧40余载,由中国传统艺术滋养出的神采与风韵总能在她不经意的一笑一颦间闪现。然而,谈及中国戏曲的步履蹒跚,尤其是地方戏的“濒危”,那种扼腕叹息与振臂一呼,又总是溢于言表,随时随地彰显其大青衣端庄、稳重的形象与严肃、正派的风范。

“戏剧历来就有一种社会功能,叫作高台教化。过去很多人不上学,就靠看戏来学知识。”沈铁梅告诉记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戏,由于地缘的接近性和文化的亲近性,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但是,最近这些年,地方戏的发展举步维艰。以川剧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间,川渝两地共有200多个专业川剧团相继解散。

“听地方戏,就好比去小馆子吃饭,虽上不了档次,却有种五星级酒店没有的味道。”说到这儿,沈铁梅略停顿,一皱眉,仿佛在启发记者体味一下那种“苍蝇小馆”的烟火气。重庆川剧院每年有八九十场“三下乡”演出,老百姓看到他们后那种“多年不见的亲切”,既让她高兴,也让她心酸。

地方戏要想突围,希望在学校。这是沈铁梅一直以来的观点,也是她多年在两会提出的建议。

“就好比在我们重庆吃火锅,娃娃们从小就被大人带着坐在锅边,这叫熏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重庆川剧院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授牌成立了川剧艺术培训基地。这所小学有2500名学生,七成以上是留守儿童,平时很少接触艺术教育。培训基地成立后,一大批川剧从业者来当志愿者,教孩子们唱腔、变脸等绝活。“川剧的未来,也许正在这些孩子们的艺术梦里。”沈铁梅十分笃定。

“真感情要命,假感情要钱……”谈到兴起,沈铁梅随口唱起两句川剧,那地道的方言、婉转的唱腔,以及“接地气”的戏词,立即把人拉到了巴蜀大地,看一桌二椅,演多彩人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