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许多川剧剧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们会找戏。同一故事,在别的剧种中也许运用得老实笨重,而运用在川剧里就往往灵活生动。主要是川剧的作者与整理者会从故事的某一角度下手,抓住了戏。

——老舍

川剧的《周仁上路》就比我写的那些短篇好得太多。一个人的短短自述把故事交代得很清楚,写内心的斗争和思想的反复变化相当深刻,突出了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物的性格,有感情,能打动人心。它有点像西洋的优秀的短篇作品,其实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而且都是从人民中间来的东西。

——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

3月底,根据著名作家阿来代表作、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改编的同名川剧首轮演出大获成功,连演4场场场爆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0名观众,纷纷为该剧真心点赞。首轮演出后,由著名编剧徐棻改编的剧本在戏剧界和戏迷中引起广泛讨论,著名剧评家廖全京在近日举行的一相关主题座谈会上,赞叹该剧剧本“为改编文学名著提供了新的经验。”不少戏迷也表示,文学性很强的精彩剧本是他们爱上川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此话题,昨日记者采访了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她告诉记者:“川剧在中国各地方剧种中文学性最强,甚至超过京剧,这得益于从清代到现代,写川剧剧本的文学名家不断。川剧剧本高超的文学性,征服了老舍、巴金等大家,并得到业界公认。”

历史传承

文学大家奠定剧本文学传统

说起川剧剧本经典,杜建华立刻脱口而出《情探》,她说,著名川剧折子戏《情探》至今仍备受戏迷推崇,其前身是古本《活捉王魁》,经由清末民初四川大儒、著名改良派周孝怀之师赵熙之手改良而成,剧本以文学性强而流传海内外。据悉,《情探》戏文曾被高校当做范文讲授,“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等优雅唱词,充分彰显出赵熙“晚清第一词人”的深厚功力,梁启超誉其为“直声在天地,诗名满人间。”《情探》自问世以来,就是常演不衰的川剧精品,著名川剧班社“三庆会”常演此剧,康子林、萧楷臣、周慕莲、阳友鹤等众多川剧大师都曾以擅长《情探》而闻名。

川剧和电影《杜十娘》世人耳熟能详,它改编自有着“川剧界莎士比亚”美誉的著名晚清剧作家黄吉安的名作《百宝箱》。杜建华说,黄吉安一直是她心中的奇才:“60多岁才开始写川剧剧本,从1901年至去世的20余年间,居然创作出川剧剧本80多部,现在的编剧徐棻也像他一样老当益壮啊!”除《百宝箱》外,黄吉安还有《江油关》《柴市节》《闹齐宫》等川剧剧本代表作。黄吉安的剧本世称“黄本”,并被誉为“对后来的川剧文本创作、演出起了规范作用,为川剧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高的文学起点。”

杜建华说,冉樵子的川剧剧本也以文学性强而著称,“他改写《聊斋》的本子非常棒。”酷爱川剧的冉樵子旅居成都时是“三庆会”常客,并为该会义务编写剧本,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寓意深刻,有《刀笔误》《御河桥》《花仙剑》《文君夜奔》等众多代表剧目流传后世,许多剧目至今仍活跃在川剧舞台。

人才辈出

现代剧作家打造川剧新经典

刚刚公演的市川剧研究院《尘埃落定》剧本,出自今年已81岁高龄的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徐棻之手,对于徐棻的剧作品,杜建华盛赞其具有“思想的力量”。徐棻一生笔耕不辍,1962年,以《燕燕》《秀才外传》一举成名,之后又陆续有《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欲海狂潮》《死水微澜》《卓文君》等大量剧本问世,高质高量,不但在戏剧的继承与发展上成绩斐然,而且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与时俱进。这些年,外省剧团慕名纷至沓来请徐棻写戏,数十年来徐棻荣获大奖无数。

“巴蜀鬼才”魏明伦也是当代备受戏迷推崇的著名川剧编剧之一,他创作的《易胆大》《潘金莲》《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等剧本,在国内外影响力不小。其中,《易胆大》《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连中三元”剧坛罕见。魏明伦不仅是一位优秀剧作家,还是优秀的杂文家、辞赋家,其杂文集《巴山鬼话》被誉为当代杂文典范,他的辞赋《会堂赋》《磨盘赋》等广为传颂,去年还推出新书《魏明伦新碑文》,魏明伦文学馆也已于去年开馆。
杜建华介绍说,现代著名剧作家不在少数:“如写《山杠爷》《九美狐仙》的谭愫、写《望娘滩》《夫妻桥》的李明璋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剧作家,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四川曾出现川剧剧作高潮,剧作家达上百人,在老一辈之后,现在又有很多年轻人投身到川剧剧本创作中。”

海纳百川

川剧剧本博采海内外众家之长

杜建华向记者介绍说,在川剧百年发展史上,根据古今中外名著改编而成的川剧佳作不胜枚举,“除了根据本土作家名著改编而成的川剧《尘埃落定》《死水微澜》《山杠爷》之外,根据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改编也非常多,川剧海纳百川,擅博采众长。”

改编自明代冯梦龙《今古奇观》中同名小说的经典川剧大幕戏《鸳鸯谱》,堪称川剧经典剧目之一,该剧1960年首演,2012年以“青春版”和“明星版”形式再度与观众见面,青春活泼的小演员和实力雄厚的川剧名家,为川剧吸引到更多观众。西方文学作品移植到川剧舞台同样精彩。根据莎士比亚作品《麦克白》改编的川剧《马克白夫人》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的话剧剧本《榆树下的欲望》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场场演出爆满;根据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著名剧本《四川好人》改编的川剧《四川好人》和《好女人坏女人》,用川剧独特手法将关于人性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现代派构思和对人性与社会的尖锐思考,不但没有与古老川剧格格不入,反而相得益彰。

对此,著名编剧徐棻总结道:“文学作品从古至今都是戏剧的源泉,现在也是影视剧创作的源泉,国内外均如此。我一直坚信‘改编就是再创造’,不拘泥于原著,要有自己的生命。”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