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日前,一阵阵清脆稚雅的评剧唱腔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室中传出来。为了弘扬传统艺术,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汉沽文化馆和该校合作进行了“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评剧艺术,培养小戏迷”活动。如今,中心小学评剧班正式成立,经过专业老师的授课,如今,《花为媒》《人面桃花》《杨三姐告状》等评剧选段已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
开发孩子兴趣 培养传承人才
评剧班上授课的老师,都是汉沽文化馆的专业老师,其中不乏全国十大名票的大腕儿。在进行了评剧基础知识讲座及评剧经典欣赏后,老师们为孩子们教唱辅导了评剧唱腔及身段表演。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孩子们依然兴趣盎然,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评剧知识以及评剧唱腔,汉沽文化馆和学校已制定了较完整的教学计划,几位授课教师将定期来到学校授课。学校开展“熟悉评剧、传承评剧、普及评剧”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评剧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学校希望通过开展评剧教育,能让21世纪的学生们通过学习评剧,了解评剧的历史,受到民族艺术的感染。在学校掀起学习民族艺术的高潮,使评剧艺术成为学校特色之一。汉沽文化馆鼓励老艺人广收门徒,在学生里发掘学戏的好苗子,通过帮、传、带的方式培养新人,并在不断的培养过程中推进评剧的创新与发展。
依托群众基础 扩大宣传推介
“汉沽评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爱唱、爱看评剧,被誉为扎根民间的‘流行乐’。”汉沽文化馆馆长田宝荣告诉记者,汉沽评剧的传承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中国评剧第一科班“庆春班”就诞生在这里。2009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不容分割。如果仅靠传统的表现方式,无法承载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评剧特有的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这种艺术精髓才是支撑其长久发展的重要力量。评剧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因而要想振兴评戏,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近年来,汉沽文化馆一直致力于评剧的传承保护,成立少儿评剧艺术培训基地,凡是喜爱评剧的孩子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学戏,而且没有年龄、户籍的限制,都能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同时,有关部门还定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免费培训,为业余剧团搭建展示平台,构建了良好的人才梯队。针对目前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较少,认识不足的现状,田宝荣表示,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和各个渠道的作用,向群众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并积极推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市场打造声势、扩大影响。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