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乐清虹桥镇南岳社区建设文化礼堂的先天条件可谓十分优良,建设思路与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紧密融合。
南岳社区不仅把非遗民俗“高跷抬阁”搬进文化礼堂,通过展示、表演等形式让其继续传承。而“南岳越剧团”的回归更让文化礼堂掀起一股戏曲热。
非遗文化走进文化礼堂 民俗馆传承传统艺术
南岳有一项特色民俗——“高跷抬阁”。这项民俗始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初八,南岳社区的大街小巷点亮红灯笼,鼓乐齐鸣,喜气洋洋。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挤满各主街道,翘首以盼,等待高跷抬阁艺人的到来。民间艺人们踩着1.5米的高跷,模样俊俏的童男童女在临空的阁子上打扮成戏剧角色,为村民们献上精彩的临空表演。
如今,南岳“高跷抬阁”走进了文化礼堂。
南岳社区投资约300万建设文化礼堂,当地能人志士、外地同乡会、村委、村老年协会等机构都踊跃捐资,助力建设。
社区文化礼堂设立了高跷民俗馆陈列着各种高跷表演道具和历史资料。在这里,村民们能看到高跷台阁艺术幕后的真实景像和各式各样的表演道具。
社区干部介绍,建立高跷民俗馆,可以加深村民对这种本地特色艺术的感知和理解。“‘高跷抬阁’是南岳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艺术,要代代传承,且将它发扬光大。”
“南岳越剧团”华丽回归 文化礼堂掀起戏曲热
建国初期,在南岳农村有个颇有影响力的戏曲团体,叫“南岳农村越剧团”。
剧团成员都是热爱戏曲的二十来岁小姑娘,那时的她们在各村镇县区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之后由于历史原因,南岳越剧团被解散,团里的姑娘们也各自出嫁相夫教子,当地也再无农村戏团。
时间一过三十余年,昔日的越剧团团员们到如今都已是五十多岁了,但对戏曲依旧怀有的念想,促使她们组建起了南岳戏曲协会,让“南岳越剧团”重新回归公众的视野。
“戏曲协会活动、教学、排练需要场地和平台,”社区干部施良利说,“南岳社区文化礼堂正好为戏曲协会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场地和展示平台,在这个方面文化礼堂建设助力于农村戏曲艺术的发展,满足了村民的文娱需求。”
如今,戏曲协会是南岳文化礼堂建设中最活跃的社团,社团活动丰富,与礼堂结合最为紧密。
南岳戏曲协会领军人周宏宁老师说,文化礼堂建设起来之后,社区里有了支持他们圆戏曲梦的场地和平台。他感谢政府和各界社会人士对南岳文化礼堂建设的支持,并表示要将自己的热情挥洒到农村戏曲发展的事业上,为村民带来更多体验戏曲文化的机会。
戏曲协会的成功组建促使南岳社区自发组建的文化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太极拳协会、南北拳协会、老年体操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团体的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施良利说:“文化礼堂建设与农村社团紧密结合,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