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川剧名家陈智林、陈巧茹、杨昌林跨界创作书画

昨日,“二度梅”、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一条微信:“今天的晨课”,配图是他端坐在书桌前,握着毛笔,专注地临着《兰亭序》。而他之前的另一个微信中贴出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最后落款为陈智林。圆润厚重,力透纸背的行书引来朋友圈的一片赞叹……当书画艺术家将川剧作为汲取灵感宝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川剧名家也纷纷跨界涉足书画领域,挥毫泼墨,在书画领域挖掘传统文化的养分。昨日记者采访了陈智林、陈巧茹、杨昌林三位跨界书画的川剧名家,为读者探秘他们的笔墨生活。

五年后

看陈智林书法“走魂”

作为川剧名家,陈智林在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生角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可是他写得一手好书法,却鲜为人知。他写书法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开后,文化圈里很多名人都对其书法潜力大为赞赏,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我写字就是提升内心的修为,陶冶情操,抒发情绪,是一种情绪书法。拙中求真,哪能和书法家的字相提并论。”昨日,听闻记者要采访自己练书法的经历,正在提笔练字的陈智林谦虚地说,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著名书画家谭昌镕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耳濡目染下,他对书画艺术有了独特的感悟。两年前,他突然有了自己动笔学书法的念头,于是开始临起帖来。“川剧有行当,演员要选自己合适的行当来练习;书法也有字体,学书法也要练习的方向。”两年来,陈智林专注临摹柳公权的楷书《兰亭序》和弘一法师的《心经》,每天至少要练2个小时。如今,他的字得到了谭昌镕、汪晓灵等书画名家的肯定。说着,他低头凝视宣纸,提笔写字。小狼毫在宣纸上游走,一个个饱含墨汁的汉字凝聚着陈智林对艺术的执著。

他坦言,戏曲基本功是对外形的练习,而书画则是对演员内在修为的塑造。从“修身”到“修心”,练习书法对他的川剧主业提供了很多帮助。他说,书法讲究一种“场”,这与川剧舞台的调度不谋而合。他说,现在他的书法还在“走体”阶段,强调字形,5年后,他将把书法练习到“走魂”的境界,笔随心动,让自己在传统文化的修为更上一层楼。

陈巧茹13岁学书画

如今鼓励儿子画川剧

“二度梅”、市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川剧金牌旦角陈巧茹以灵动甜美的川剧造型被人们熟悉。在绘画创作中,她却独爱清傲高洁的墨竹。昨日,陈巧茹告诉记者,她是在叙永的一个戏曲世家中长大。13岁时,她进入到叙永川剧团。川剧团团长是一个爱书画的人,平时在给陈巧茹传授川剧唱念做打技艺的同时,也教陈巧茹练习书画。那时,陈巧茹就对花鸟情有独钟。而在花鸟画中,她又最爱画墨竹。“画墨竹时,一节一节的竹子画起来很奇妙。竹子又代表了中国人的节气。我的性格很直,脾气也很倔强。这也许与我爱画竹子有关。”说着,她进屋取出了笔墨,在宣纸上,轻轻勾描着,墨竹在其精细的笔法之下,跃然纸上。除了书画“童子功”,陈巧茹还与艺术圈中很多名家大家是好朋友,这也让她与书画的情缘更加深厚。据了解,著名油画家周春芽、著名设计师刘家琨、著名大写意画家蔡寅坤都是她的好朋友。近朱者赤,很多画家朋友都建议陈巧茹重新拿起画笔,继续提升绘画技巧。她告诉记者,忙完这段时间,她将正式拜师学画。

虽然忙于工作,疏于笔墨练习,但是陈巧茹却大力挖掘儿子的绘画天分。陈巧茹的儿子14岁,一直在学习绘画,对卡通画特别喜爱。其创作的Q版川剧形象受到大家的喜爱,作品还曾被学校收藏。

“砚边玩友”杨昌林绘画个展

书画名家捧场

昨日记者留意到,在陈智林的微信中还发出了一张与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昌林合作的水墨梅花图《一枝唤醒天下春》。同为川剧名家,两人合作的水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杨昌林不仅在舞台上以正生角色被观众喜爱,其绘画的功力同样了得。他的绘画作品还曾在成都举办过数次个展,引来钱来忠、尼玛泽仁等书画名家的捧场。

杨昌林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川剧大幕戏《诗酒长安》中扮演李白。为了将一代诗仙塑造成功,他不仅想从外形气质上将这位旷世文豪表现出来;更希望把李白身上的文气给表现出来,将自己与角色的距离尽可能地拉近点。这就需要从修养内涵中来提升自己。当时他就想到了学习绘画来“武装”自己。于是,他拜著名花鸟画家丁绍先为师,学习花鸟画。该剧正式上演时,他将李白挥毫走笔,宛转自如的神态表现得恰如其分。后来,他又拜谭昌镕为师,演艺之余,苦习国画。

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杨昌林的绘画水平已经被美术界所肯定。美术评论家曾评价,杨昌林的国画作品,花鸟清丽脱俗,人物简约传神,山水苍劲厚重。他曾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樱花时节》还参加了在日本的展览。“如今你的身份是什么呢,是川剧演员还是书画家?”听着记者的提问,杨昌林摸出一方印章,指了指上面的四个字,笑着说,“你看上面写的‘砚边玩友’,这个就是我最好的身份证明。川剧才是我的主业,书画只是我的爱好。”他透露,今年年底,他将推出其艺术生涯的图文集,书中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他的川剧剧照,影视剧照和书画作品等内容。

跨界 川剧艺术家有先天优势
“川剧艺术家跨界传统书画有先天优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分析说,川剧艺术与书画艺术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书画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是留白的艺术;川剧一桌一椅,也是写意的境界。书画艺术家是用笔墨来讲故事,而川剧演员则是用肢体语言来讲故事,“戏是动的画,画是静的戏”。他说:“中国戏曲有个艺诀:不像不成艺,太像不成戏。这与齐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是相通的。川剧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法是虚拟和写意的,舞台上呈现的都是经过反复训练成型后的精华部分,这其实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近似,适合用中国画的写意来表达。”他说,川剧除了虚拟性、写意性,还有夸张性,而中国传统书画也是一种夸张和写意的艺术。这让川剧艺术家跨界有了先天优势。最为重要的是,书画家和川剧艺术家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川剧的审美趣味与中国绘画的审美趣味在这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