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在创作中,我有时会在画一阶段山水画之后,画几天荷花,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情绪的转换。
我画荷的手法基本上属于小写意。小写意与大写意区别在对对象形的概括上,虽然都要写形,小写意画上形的局部刻画多些,大写意笔下的形象更概括。我画的小写意荷花,在墨与色的处理上不追求完全写实。
自然界的花卉品种众多,我唯独喜欢画荷花,这和我山水画创作在内心追求上有一致的地方,希望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在自己作品里营造一种纯洁、宁静的理想情境,让人在欣赏作品时除了获得美感享受外,也能得到一点精神滋养。
中国人历来对荷花特别喜爱,栽培历史悠久。专家考证,荷花原产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年栽培史。从宋代大儒周敦颐写了那篇著名的《爱莲说》之后,荷花更被历代文人和各阶层的人们赋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崇高精神品格,引得历代画家画荷乐此不疲,名家辈出。当今画坛也是如此,多种艺术风格画荷作品异彩纷呈。荷花被赋予不浮躁、不张扬、美而不妖、娇而不艳、刚正不阿等美德,这样一种自然界的花卉品种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已超出一般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加上它外形的完美与变化的丰富,引得很多画家都爱画荷花。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开始注意对荷花观察写生,经常在盛夏顶着烈日到京城各大公园荷塘边画速写。在外地,见到荷花也都要写生。荷花、荷塘在一年当中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都可以入画。进入盛夏,荷塘中的莲藕经过了一年的营养储备,荷花竞相绽放。荷花花形大而好看,白荷圣洁高雅,红荷鲜艳,粉红色荷花更显得亮丽。荷叶苍翠碧绿,叶脉纹理清晰,挺拔有力,高出水面,荷杆高举荷花,托着荷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荷塘本身就是天然图画。要画下这些生动画面,需要在荷塘边深入观察,取舍剪裁。
秋冬两个季节的荷塘也有特别的韵致和独特的形式美感,也会仔细观察,画下来记录感受。这样,夏秋冬三季荷花、荷叶、花骨朵、莲蓬等自然形态的各种变化就都熟悉了,为画荷花的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所以在创作时心情比较放松、随意。
在画荷的技法上,我是以泼墨泼色加线条勾勒为主要手段,有时稍加墨色渲染,调整画面。因为画花卉不像人物画构图和形象的准确性要求那么高,所以画荷花比较轻松,用笔相对随兴洒脱。虽然是画花卉,我当场景来画,通过渲染适当表现空间感。在作画程序上没有一定之规,有时先泼后勾,也有时一上来就用白描勾勒。泼墨、泼色之后,利用自然形成的肌理,随机应变,用线条勾勒具象之形,最后着色。这样作画的程序,一是永远不会重复,二是对作画的人带一点挑战性,有时要冒画坏的风险,有时也会出现意外效果,超出预先设计。
画夏季的荷花,表现荷塘的繁盛茂密景象。花、叶、莲蓬在它们生长的不同时段,形态和色彩都有变化。花心也就是莲蓬,荷花刚开时,花心花蕊是嫩黄的,第二天以后由黄逐渐变绿。荷叶从刚浮出水面的尖尖角,逐渐长大,从半卷的筒状展开成倒置的伞形,从不同角度看形态极富变化。色彩上,叶子的正面在阳光下苍翠欲滴,呈青蓝色,从叶子背面逆光看又呈黄绿色,放射状的叶脉清晰可见。雨中观赏荷塘,别有一番情调。雨水珠落在荷叶上面,有如一颗颗珍珠或水银滚动,由小变大,清风吹来,荷叶晃动,水珠滑落,很有诗意。盛夏的荷塘,不同形态的荷叶与参差点缀其间的荷花、花骨朵、莲蓬,疏密聚散,显示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我创作时,好像无边的荷塘“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盎然景象就在眼前,不同的画面表现荷塘在丽日下和风中、雨中、夜色中的多种情态,花、叶、杆、莲蓬互相穿插掩映,乱而有序的节奏韵律之美。在块面与线条、墨与色斑驳迷离水色交融的背景下,用线条勾勒出红荷、白荷纯净高洁的形象。
荷塘进入深秋季节,没有了荷花,莲蓬被花农摘走了,荷叶开始由翠绿变金黄,强劲秋风一吹,荷叶、荷杆枯萎凋零,荷塘一派萧条景象,却有别样的形式美感。我画秋景荷塘,用双钩加皴擦表现荷杆的线与线穿插倚斜、交错勾连的景象,以及翠绿、金黄和赭红的色调斑斓之美。
进入隆冬,湖面结了冰,荷叶几乎都被北风吹破刮走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荷杆,曲折倚斜,一眼望去,荷塘更加萧条凄冷,这时依然有它们独特的凋零之美。我喜欢用重墨粗线画这些荷杆干枯而倔强有力的样子,这些线倚斜弯曲,有疏有密,那种种形态,很像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大篆书法,带一点“金石”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