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贾廷聚对“唐派”声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说起

唐喜成(1924—1993年)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是他最得力的大弟子,并公认其为当今“唐派”声腔师扉的掌门人。因此要谈他对“唐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先谈其师对“开山”的贡献,才能脉络分明地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大道。因为唐喜成是“唐派”声腔艺术的创始者,属于促成豫剧生行振兴、繁盛的“根蘖文化”之列,故研究河南梆子音乐史、声腔史者必须面对。
唐的发声是假嗓,业内称之为“二本腔”;晚年又以声带的侧、扁而添加了若干“夹板音”成分,靠平、拢并放宽共鸣位置给人以黄钟大吕、虎啸龙吟的阳刚之气,完全不同于女性使用的那种委婉壁仄的假声小嗓发音。至于其多年靠内功修炼、刻苦研习而终成正果的声腔艺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马鸣昆、赵再生等几位同志曾多次与其切磋、探讨,赵毅并有专文论述,我的小老弟关朋则把多年积累的零星访谈录集腋成裘,经整理后交由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审定并出版成书。其中关于“唐派”唱风的形成过程,他是如此总结的:经过唐喜成“这番半土半洋、半经验半理论、半摸索半应用的艰苦奋斗,他的声腔艺术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可以称作自他‘倒呛’后,声腔上的第二次突破,他感觉到在运用唱腔表达剧中角色的情感时,明显地增强了力度和魅力。这样使喜成表现文生、武生、须生、老生的戏路,也更加拓宽了。他本来就洪亮的嗓子,又增添了宽阔的炸音和沉厚的嗡音,形成了他在继承豫剧‘外八角’假声唱法的基础上,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