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汤大民

东汉历史时期书法理论兴起。书法意识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书家对书法本体及审美经验进行理性的探索。这种探索的先行者是汉朝史学家班固。是他首先重视了西汉人好书、善书的现象,并予以载入史册。不仅如此,他还把“书”列入“艺”的门类。在《汉书·元帝本纪》中,他写道:“帝多材艺,善史书。”他在评价同代人徐干(字伯章,扶风人)的草书时说道:“伯章蘖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实亦艺由己立,名自人成。”徐干草书的成就是他在艺术上辛勤探索的结果,而其名气则是因得到了别人的认同。显然,班固已清醒地把审美的书写与实用的书写区别开来,并从审美角度把书法与乐、舞一类的“艺”等同看待了。东汉前期无系统的书论,西晋人卫恒《四体书势》把《草书势》定为崔瑗所作,学术界对此颇有争议。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能确认为汉人书学著述的,有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势》、《九势》等。这些书论是在“有意为书”阶段第一个书法高潮中产生的,是当时书法实践的理性反响。赵壹《非草书》是书论史上第一篇论文,具有开创意义。而值得深思的是,这“天下第一论”却是反对书法的。如前所述,它的历史价值在于提供了那场草书热的真实动人的情景,从而反证了觉醒的书法审美历史洪流的不可阻挡。他的观点的要害是要求文字书写退出审美领域而、回归实用领域。他承认杜、崔、张的卓越成就,但他强调这是天性及才能所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在手,可强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之相若耶?”赵壹第一个在理论上强调了书法创作的天资和个性的重要意义,但他由此引申出来的“不可学”的结论却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无法知道《非草书》所引起的具体反响如何,但它表明了理性思维已介入了书法实践;而实践却严峻地背反了他的理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