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2月10日下午,长江安庆外滩的滨江广场上,黄梅腔声声响起,这个暖阳融融的冬日,变得愈发情韵绵长。十几班人马吹拉弹唱,几百人鼓掌喝彩。一年到头,不论是冬日雪地里还是暑日绿阴下,这里总有一批热心的戏迷忠实驻扎,唱黄梅、品黄梅、教黄梅。和滨江广场一样,在莲湖公园的春光苑,在安庆的大街小巷、山乡小院,悠扬的黄梅戏处处唱响,天天唱响,唱出艺术的馨香、生活的甘甜、时代的精彩。

师带徒 带出“人人唱”

1月15日,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黄梅戏《寂寞汉卿》首次进京献演长安大戏院。 《寂寞汉卿》以现代叙述方式、大气的舞台呈现,发人深省的价值评判、特色鲜明的人物设置,赢得现场观众的声声喝彩。

近年来,安庆黄梅戏每年都会在本地、省城乃至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演出。2014年12月初,在合肥大剧院舞台上,由“再芬黄梅”排演的《寂寞汉卿》《靠善升官》《春江月》《五女拜寿》4台大戏轮番上演,收获掌声无数。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再芬黄梅”中坚力量和新生代演员第一次大规模集体亮相。韩再芬与几位“台柱子”都“退”了下来。每场演出开始,韩再芬总是趁着暗场,悄悄到观众席里找个座位坐下,成为挑剔的观众。谢幕时,她又悄悄地站在幕侧,分享年轻演员的成功。

“我们不可能青春常驻,但黄梅戏要有未来。 ”这是韩再芬常常思考的问题。和她共事30年的同门师姐、国家一级演员李萍,如今担起一个重任,就是发现和培养年轻人。她从戏校找来好苗子,许多时间给了孩子们,兰花指一点、眼神一送,形上的功夫、神里的气韵,点点滴滴,知无不言。李萍说:“我不教给他们,难道要随我带走吗? ”

于是,在安庆这座古老城市,当不少“90后”沉迷游戏和互联网时,却有一群俊男美女,扛住浮华诱惑,练对白、练唱腔、练水袖,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刻苦努力。
这些是安庆振兴黄梅戏“师带徒”的缩影。当地充分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现有名家名角的“传帮带”作用,聘请黄新德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收徒授艺、辅导育人。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与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再芬黄梅实验班”,聘请一批国家一级演员授课。

薪火相传,手把手教、严格考核、主动让台,一批优秀的年轻人站到聚光灯下,成为舞台的中坚力量。

“安庆这方水土戏曲底蕴深厚,有人戏说,就连小孩哭声都像是黄梅调。 ”在安庆市文化市场管理办主任汪志耿看来,当地从老人到孩童,不乏爱好和习练者。天气暖和时,江边、公园、社区,真正是“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黄梅戏传承已然“春暖花开”。

出新品 力促“有戏唱”

振兴地方戏曲,既要“有人唱”,还要“有戏唱”,其关键在于剧目创新。

安庆市前些年关于黄梅戏发展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不少演出团体八成以上演出剧目是传统戏和经典剧目,可以说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黄梅戏发展亟需更多的精品新戏。

为此,安庆市推动剧目创作生产,实施精品战略,将排大戏“创品牌”争国家级奖项和排小戏“接地气”惠民乐民并重。在唱响36本大戏、72场小戏传统剧目基础上,定期做好重点作品规划选题,面向全国开展剧本征集活动,并出台奖励办法,引导剧目创作。

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利用黄梅戏艺术节等平台,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面世。 《独秀山下的女人》《半个月亮》《徽州往事》分别荣获第12届、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第14届文华剧目奖。
创大戏扬正气,排小戏接地气。当地组织小戏调演,聚力打磨一批体现“积极向上向善、求真求美求好”价值观的精品小戏。《爸爸回家吧》《醉酒》《霞姑》《赔鸡》等剧目荣获全省小戏调演优秀剧目奖,《红娘》《骄杨》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剧目。

“一批精品力作接连推出,我们的黄梅戏才避免了‘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的尴尬局面。 ”汪志耿表示。

搭“舞台” 实现“处处唱”

坐落莲湖岸边的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是不少人心中的“黄梅殿堂”。

“黄金周”唱“黄梅戏”,镜头在这里聚焦。 2014年9月30日晚,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开幕。

这是一场黄梅盛会,用近乎唯美的方式演绎着黄梅戏的前世今生。名角接连登场,带着《小辞店》《女驸马》《春香传》《牛郎织女》经典唱段,时而深情款款、时而满腹忧愁、时而热情浓烈,让人陶醉。

黄梅戏,是老百姓的戏。 “卖西瓜喽! ”一声嘹亮的叫卖声划破天际,新创小戏《巧嫂卖瓜》高调亮相,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出出小戏精彩纷呈。

人们驻足、聆听、欢乐,为着那一曲曲黄梅神驰心醉。

举办中国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展演周,打造室内剧场、室外戏台……振兴地方戏曲,在“有人唱”、“有戏唱”之外,还要努力做到“有平台唱”。

如何搭建平台?该市提炼出要诀——以“内带外”,实现“处处唱”;以“节带周”实现“天天唱”。为满足剧团演出要求和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该市建成11个大剧场、2个小剧场,总座位数达到1.5万余个。市区已建成4个广场文化舞台、23个社区文化舞台,全部免费开放,引导百姓有序走上舞台,展示黄梅风采。

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设计,该市继2012年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后,在2013年、2014年“十一”期间举办黄梅戏展演周,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白天看景、晚上看戏”。 2014年展演周期间,大戏进剧场、小戏进社区,全城上下“处处是舞台、天天有演出”,共演出13台14场黄梅戏大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5万名戏迷观看,场均上座率达90%以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