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沪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从上周六(2月28日)开始,为期10天的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正在奉贤各乡镇社区进行,应该说,汇集全市沪剧院团的首届沪剧节,规模空前,7家沪剧院团精英“抱团取暖”,展示从《邓世昌》、《挑山女人》、《51把钥匙》等沪剧新作和各种代表性演出,研讨沪剧传承发展之路,和奉贤的观众互动交流,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开创沪剧传承新路径,推动沪剧在新起点上合作共赢,有一个全新发展。

作为上海本土剧种,沪剧在申城有广泛的观众基础,沪剧职业剧团的数量,与上海其它剧种相比也遥遥领先,这次集中上海各种体制、从市到区,囊括国有民营所有沪剧院团,举办首届沪剧艺术节,的确是一个创举,许多沪剧爱好者迷,闻之都为之赞叹,况且沪剧节秉承“沪剧回娘家”旗帜,延续沪剧扎根基层做法,和过去那些自娱自乐节庆相比,多了几分朴素,更加接地气、得民意,推出的几部新戏,满足众多沪剧观众求新求变的需求,不失为传承沪剧的新手笔。

但仔细考量,作为一个上海的地方戏曲,又冠于全市名称的艺术节,选址和所有演出,都局限奉贤一区,距市中心50公里路程,没有轨道交通到达,加上奉贤目前还不具备正规演出的剧场,所以无论对全市观众来说,还是对一个艺术节而言,都显得影响力不够、辐射面不足,相比同样冠名上海宝山民俗艺术节、“金秋闵行”上海合唱节等艺术节,在“硬件”和“软件”上逊色不少。

笔者以为,作为新创办的、首个全市规模的沪剧艺术节,应该站高看远、立足整个上海,面对全市17个区县,包括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郊区观众,辐射长三角地区。如果说首届沪剧艺术节选择奉贤,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那么,要想谋取沪剧艺术更大发展,就要坚持文化惠民利民的追求,借鉴上海其他艺术节庆的成功做法,取长补短,创新转型,珍惜沪剧艺术的传承,爱护和谋划好这个本土戏曲的节庆。

沪剧在上海拥有最多数量的观众,传承本土方言戏曲,关键还是要面对基层。一个好的艺术节庆,观众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要求出发,以后举办沪剧艺术节,可以采取“主丛结构”模式,用主会场和分会场演出、中心城区和郊县城区联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新媒体“走出去”办节,面向全市观众,也可以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辐射沪剧舞台演出。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首届沪剧艺术节得失,是为推动沪剧艺术更好更优普及,让喜爱沪剧的观众,观看更多本土方言戏曲,彰显沪剧艺术更新面貌,体现沪剧艺术节的更大魅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