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黄梅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韩再芬16年,从《徽州女人》到《徽州往事》

都是16岁,韩再芬与黄梅戏表演大师严凤英一样,在同样的年纪因一部黄梅戏开始走红。

1946年。16岁的严凤英,那时还叫严鸿六,那一年,她首唱《小辞店》里的柳凤英, 一气呵成的300句平词,把客栈女老板柳凤英与风流客官的一段情事唱得满台生风,一时红透安庆码头。从此更名严凤英,成为一代宗师的发端。

1984年。16岁的韩再芬。刚刚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一切都是新的,电视机,黄梅戏电视剧……她成为第一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的主演,天时地利人和。
16岁的韩再芬,正值青春美好,戏里内外,爱情总在时时上演的。美少女的气息扑面而来, 难得她一边厢演得千娇百媚欲诉还休,一边厢唱得莺声婉转未成曲调先有情。她嗓音圆润清亮,情致娇俏,字字吐芳华,表演清新,令人击掌。这已是戏曲角儿的境界。

郑小姣一夜之间成为万人迷,31年前的追韩盛景,今天已成为资深韩迷的最难忘。要是有人长长地跟踪下来,韩再芬的成长其实是最早的超级女生成长励志剧。

黄梅戏,韩流自然生成

安庆地域文化的表现是石山奇险、江河辽远、人文骄傲,这样的安庆,同样给予韩再芬既坚强又淡定既勇敢又保守既美又硬的性情,这些性情也层层潜伏在她的每一出戏每一个角色每一场命运的转折中。

韩再芬身高1米68,长身玉立,静静一站,就有先声夺人的气场。她骨子里不大是戏台上娇嗲可人围着男人转的痴情女子。她的嗓音高亮通透,一位京剧老师曾遗憾地说,这一把大嗓来唱黄梅戏小调是挺可惜的。

戏曲故事大多写的都是些才子佳人的那些事。对京昆等剧种来说,京昆戏曲基因的亲文学气质,给了角色尤其是旦角优雅柔美的人文气息,念白和唱词字字珠玑,更令余音绕梁回味深远。

从采茶小调演化而来的黄梅戏,留下来的剧目号称72小戏,36大本。舞台上的传统女性角色多表现同质化,女主角多年轻活泼天真烂漫唱词直白,女性角色的生命质度和厚度表现地较单一。黄梅戏的格局因这先天的基因多少被有所局限。《郑小姣》《小辞店》《孔雀东南飞》《莫愁女》包括《女驸马》等等,用现代审美看,也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大多情节是一民间女子或落魄小姐与男子私订终身,却各种离奇事件导致家破人亡,然后报得大仇,再柳暗花明,尽释前嫌,双双荣归皆大欢喜。

戏曲人生三十几年来,近千场的舞台表演经验,几十个舞台剧目,各种丫环小姐公主的角色,因她的自身条件,所有的角色到她这里,俱形成独一无二的韩氏风格。

她的黄梅戏之路合乎她的性格成长逻辑,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她的老师们到现在还总这么说她:再芬,你要感激你爹娘,你这是天生的材料,天生的命运。

16年,从《徽州女人》到《徽州往事》

2005年,韩再芬所在的安庆黄梅戏二团更名再芬黄梅剧院,她任院长。

这时,她已凭一部《徽州女人》扛起新黄梅新格局的大旗。

那是1999年,韩再芬携《徽州女人》亮相戏曲圈,引发了漫长的戏曲现象。该戏获得该年度的梅花奖,号称中国戏曲界的最高奖。

其实韩再芬早在19岁时,曾带着剧院老师们精心推出的黄梅戏《血狐帕》《杨贵妃》两部戏进京角逐梅花奖,可那时就由于她坚硬的个性,与可能到手的奖项失之交臂。

别人这样说:小韩很清高啊,她年纪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

一开始自然委屈与不服,但她更多地是怨自己,唱得还不足够得好,没有达到最艺术的高峰。于是想想就又淡定了。她只是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剧院老师们的培养。

一晃11年之后,30岁的她以《徽州女人》首摘梅花奖。

《徽州女人》,是黄梅戏和徽州文化,两种安徽文化碰撞所带来的灿烂焰火。这是韩再芬的创造。

当年,她和创作团队到徽州采风,就被徽州的山水、民居、牌坊,被身陷在深宅老院里面无数不知名的徽州女人的大情大爱大恨迷住了。

历史上的徽商对推动中国商业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可在风光的徽商现象的后面,那娇小柔弱无声无息的徽州女人,才是真正的徽州之魂。徽州女人的另一个名称,就是守候。她们耗尽的青春和一生,全用来对生者的守候,对死者的守候。她们集体性的美和悲,可能是举世无双的。如今,她们芳魂已远逝,只剩下一座一座高大肃立的贞洁牌坊无言地立在徽州大地上,告诉后来者,她们曾经以这样的方式活过。

必须要用黄梅戏来做一部徽州女人的戏。

韩再芬感到了一种创作冲动。

也许当初,这只是她情切之下的创作冲动。但今天看来,韩再芬用黄梅戏来表现徽州文化,这是两种安徽文化最美的相遇。

《徽州女人》一经推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徽州女人》似乎脱离了莺莺燕燕的黄梅戏田间地头插诨打科的风格,更像一部正剧,大气浓烈。轻盈活泼的黄梅戏经典花腔在这样厚重的徽州氛围下,显得表现不足。

该戏市场反应巨大,戏迷和非戏迷到今天还在说当年的追戏盛景,看过三遍四遍者有之,更有一二十遍者。

《徽州女人》惊艳人们视听的同时,徽州风物别具一格的大美也随之更深入地映入人们的眼帘。

徽州偏远山区里面座落着的粉墙黛瓦古老村落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和触目惊心的牌坊群落,开始吸引没完没了走了又来的观光客。徽州旅游已经成为安徽极具人文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徽州女人》火,徽州旅游也火了。

而过去那么多年,韩再芬诉说徽州故事的冲动还没有完。

2013年,《徽州女人》15年之后,韩再芬和团队再次地拿出徽州黄梅戏《徽州往事》。

此时的韩再芬,皖山皖水慢慢地浸润着她的性情,让她在岁月的历练中更通达沉着,担负着黄梅戏领军人物的身份,她以自己的姿态走向她的艺术高地。

比较这两部徽州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意境悠远抒情唯美,韩再芬的表演隐忍含蓄,把这一个善良美丽的徽州女人的一生慢慢地唱给你听,那绝望的无边无际的等待,是如何枯冷着一颗滚热的心。唱者痛,听者恨,韩再芬的一抬手投足一开腔吟唱,都是内心戏,足足地在舞台上演活了一个永失情爱却最有情有爱的女人。

《徽州往事》则格调迥异,更现实主义的舞台表现手段,情节奇诡,一女二夫,一波三折。在战乱背景下,由于诉求过于丰富,女性的悲剧意味显得不够充分。但韩再芬以大开大阖的表演手段,先声夺人。在让妻的桥段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甘命运的戏弄,直面男性貌似良善实则虚伪的自私,她选择了命运的出走。

韩再芬以女性的自觉立场实现这一个徽州女人的初级反抗,让命运的轨迹走向开放……

制作《徽州往事》,韩再芬启用由非戏曲专业的导演、编剧构成主创班底,这使作品本身更具有实验性。王延松导演具有国际国内话剧和音乐剧丰富的舞台经验,其多部导演作品深具思想性,他也被称为舞台上的思想者。编剧聂圣哲熟识徽州文化,使这部徽州黄梅戏的徽州文化元素戏味十足底蕴丰富,成就了该剧浓郁的徽州气质。

2015年,5月20日,《徽州往事》再获梅花奖。

《徽州三部曲》,不见不散

1999年迄今16年,两部徽州黄梅戏,双获梅花奖。

第三部又将于何时完成?

如此漫长的创作期里面,韩再芬初心何在?

韩再芬说,徽州女人就是中国女人,女人的命运、爱情、生活,女人的一切都在和这个社会发生着紧密的关联。

典型的徽州女人的故事是这个社会不该被忘却的过去,用黄梅戏来纪念来祭奠来保存,来反省和警惕来探索和开拓,这是一部戏曲的责任和良心,这是用戏曲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和善的慰藉对人性的召唤。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女人,永远都是戏曲舞台上表现的灵魂人物,《徽州三部曲》,我必然要做好她,完成她。

《徽州三部曲》,我们不见不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