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黄梅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韩再芬

韩再芬在广州梅开二度,为黄梅戏摘得首朵“二度梅”。5月20日,韩再芬接受安庆日报记者专访,谈及获奖感受,她说:“我只是做了一个黄梅戏演员该做的事情”、“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把黄梅戏发展成贴近民众、活在当下的艺术”。

记者:“二度梅”是戏剧演员无上的荣耀,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

韩再芬:一个演员,因为她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所以就全身心地演绎好、并有自己的追求。这次来,就是本着这样一种心态,演好戏,做好一个黄梅戏演员该做的事。目的性不那么强,顺其自然才能真诚。

记者:为何在时隔15年以后,才来冲击“二度梅”?

韩再芬:希望安庆成为以黄梅戏为主题的城市,这是我的梦想。梦想很大,但是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会把目标放得很低,只有那些垫垫脚能够得着的事情,才会去想、去做;同时,再芬剧院成立以后,我担任院长,把很多的精力都投放在管理和培养人才上,自己出戏比较少,这也是迟迟没有申报的原因。但我不遗憾,15年时间,我沉淀得更好。

记者:你上一部夺梅之作,是《徽州女人》;这一部是《徽州往事》,都是与徽州有关,是不是意味着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戏路?

韩再芬:第一部《徽州女人》出来以后,在创新的角度,争议非常大,但通过时间和市场的检验,通过沉淀,《徽州女人》被誉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精品,在同时代出来的很多戏,可能现在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徽州女人》依然屹立在这里。我相信《徽州往事》也是同样的,这次竞演“二度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今年也是再芬剧院成立10周年,这次“二度梅”是不是也是对剧院的一次检验?

韩再芬:是的。我很高兴,这10年,剧院培养出了一支有战斗力、有艺术修养的团队,这很重要。可以说,团里的青年演员和《徽州往事》是同时成长起来的,在这部戏里,没有一个演员是龙套,大家都是主演,这样才能就成一台完美的舞台剧。现在团里这批20多人的青年演员,已经可以撑起一台大戏。这说明,我之前坚持培养青年演员的做法是正确的。

记者:你代表黄梅戏第一个夺得“二度梅”,这对黄梅戏的发展有何意义?

韩再芬:这个意义还是蛮大的,最重要的是推出了一个好的剧目。任何一个剧种都要靠剧目来传承,没有剧目光有人,不行,光有剧目没有人也不行。对于安徽来说,我觉得黄梅戏创新的还不够,精彩的剧目出现的也很少,比起其他的剧种,我们还是有欠缺,我也希望能更加努力,多创作一些能够形成黄梅特色的好的剧目,使黄梅戏能够传承的更好。让观众期待的剧目更多。

记者:“二度梅”之后,你的工作重点是否会发生转变?
韩再芬:首先,无论我多大年龄,创作是不会停息的。努力做出好看的戏,符合当代审美、价值观的戏,而且一部要比一部好。通过这样的努力,来让黄梅戏发展成为更贴近观众、活在当下的戏曲,对社会起到更多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的作用。

其次,原来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韩再芬的创新,对韩再芬表演风格的形成和表演的特色,谈得少。通过两部徽州戏,大家都会问,为什么她在场上会有那么强的气场?我觉得,这种技术就是真诚,这种表演方式可能是我们黄梅戏表演需要去寻找到的,并让她形成一定的风格。下一步,可能要在这方面进行梳理、研究,通过专家、观众、市场的检验,证明她是有魅力的是好的。然后再把这种黄梅戏表演的感受、体会、技艺,传给年轻一代的演员,让更多的青年演员出来,淘汰韩再芬。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