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四川方言词典》最早是作为一本工具书出版,词典除了收录口头上流行的方言词语,还有很多用语出自文献资料。其中就包括《川剧传统剧目汇编》等。 一种地域文化必有其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符号,四川方言和川剧就是四川地域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表征。世界在变化,文化娱乐形式在发展,在如今娱乐形式多元化的时代,戏剧逐渐走入被人遗忘的时期。在四川,川剧是巴蜀文化的符号,许多经典,生动的巴蜀方言可能已在逐渐消亡,但在川剧中却很好地保留下来。

可以说川剧就是四川方言的“活字典”。川剧中的语言充满了幽默,巴蜀文化底蕴深厚,它使用巴蜀方言俚语,比喻夸张,展言子或歇后语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人终身难忘。比如川剧折子戏“秋江”,被国内戏剧评论家称为演得满台都是水。梅兰芳十分欣赏这出戏,不仅自己多次观看,还请亲戚去看。梅大师问其感受,告曰“我有晕船的毛病,看这戏头晕。”这出戏移植到京剧后,曾带到世界各地演出,颇受欢迎,被称为外国人看得懂又听得懂的中国传统戏。在移植过程中,道白不得不保留大部分四川话的发音,即如今我们说的椒盐普通话,因为改成京腔,就没有川江行船的风味了。

川剧的语言主要是今天的成都话,不管是川南或川北,川东或川西。也不论贵州川剧,也不管是重庆川剧,川剧的道白和唱腔都使用地道的成都话。当然有时据剧情的需要,也使用地方方言,如丑角戏“金台将”中使用中江话;有时还用京腔,如川剧“巴山秀才”中钦差就用北京话,唱腔也是京剧等,这种情况毕竟很少。

很多经典的四川方言也来自川剧,如今的年轻人没有那样的生活经验,可能听不懂。如折子戏“打神”中,城皇殿前的衙役唱快板道:“初一十六打牙祭,哪个见过你的刀头鸡?”何谓刀头,啥是打牙祭?“刀头,还愿赛神之肉也。古诗: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园)义,还(愿)之隐语。方言本此”(民国二十二年《灌县志?礼俗纪?方言》)。

在四川话里“打牙祭”指吃肉、开荤,这一俗语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在古代,将帅的营帐前,往往立有一根饰以象牙的大旗,叫做“牙旗”。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宰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因此后来四川人就俗称“吃肉”为“打牙祭”。关于此在一些文献中有曾有记载。例如,民国二十七年的《沪县志风俗》中有这么一段话:“肉食则不常御,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有雇佣者以废历每月初二、十六行之)。每食必肉或间以其他肉类者(鸡、鸭、鱼类)绝少。”以及李劫人《大波》第三卷中的有关记录:“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让我们再打一次牙祭好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川剧是四川人的主要娱乐形式,因此川剧不仅在方言中吸取营养,也影响了四川方言,诞生了一些与川剧相关的新词汇。

在四川方言中有一个很有生命力的词:“幺台”、“幺不倒台”、“幺台”有事情结束了,垮台、下台的意思。“幺台”本来是指戏剧的最后一幕。四川多将高筑的四方平地称为台。旧时在农村和乡镇,演戏都需要临时选择空地搭建表演用的戏台。而且,由于一般都只是逢年过节才请来戏班搭台演出,于是,慢慢的“台”就成了戏的量词,演一出戏,就被人们说成唱一台戏。幺,在四川方言中有末了的意思,因此,幺台,也就是最后一场戏,意味着演出将结束。久之,就有人借这个意思来表示事情的结束。例如:“幺不倒台”也就是无法收场,无法结束的意思。如今,人们经常还用“幺台”来暗指一些贪官污吏坏事败露,最终下任卸职的情况。

颤翎子,又叫颤花。主要是指: 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的人。也对不懂装懂的人 使用这一词汇。

坐统子,指关键人物,领导。川剧中的鼓师是乐对指挥,称为坐桶子的人。吹胡子瞪眼睛,川剧须生的一种表演程式,在生气,发怒时将胡子吹起来,表生气。

摇旦子,川剧旦角这一行的分类中有“摇旦”,社会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活跃爽朗、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不拘礼数的妇女喊作“摇旦子”。“摇旦”这一名称,在别的剧种是没有的。若与京剧的旦行比较,它不属于彩旦,但有彩旦的味道,它不属丑旦,但有丑旦的东西。川剧舞台上由“摇旦”扮演的人物相当多,更有因“摇旦”出色的表演而把这些戏演活、演热,乃至流传至今的许多剧目。
走过场或做过场,戏剧的幕间表演或娱乐,戏剧中用来贯串前后情节的简短表演。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如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比喻条理和层次:他说话做事都很有“板眼儿”。〈方〉比喻办法、主意等:在我们班里,数他“板眼儿”多。如这个家伙的“板眼儿”还多嘞!
四川方言中与川剧有关的词语还有不少,川剧对方言的影响也可见一斑。川剧是四川方言的活字典。要不忘祖宗言,还得去看川剧;外省来川工作的人要学四川话,也最好去看川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