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凌云健笔意纵横——追忆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老前辈

虽然秦中英老师以91岁高龄辞世,按照传统属于“高寿”、“笑丧”,并有“贺返仙界瑶池”的说法,但是,对于粤剧事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粤剧团艺术室编剧人才济济,老中青呈梯队结构,老编剧有何建靑、谭靑霜、秦中英、黎普泽等,稍年轻的有陈自强、秦太英等,年青一辈就是陆健东、黎曙光和我。每个老编剧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何建青老师擅长写武戏,谭靑霜老师擅长写文戏,而秦中英老师文武兼擅,并以词曲顺畅、文采斐然、快笔多产而著称。从1951年正式开始粤剧写作起,六十多年来,他创作、改编、整理的古装戏和现代剧超过二百多出,在他的笔下,写出了不少古今中外题材的名剧名曲,代表作有《绣襦记》、《王大儒供状》、《朱弁回朝》、《昭君公主》、《天之骄女》等,几乎粤剧界所有的文武生与正印花旦都演过他的剧作,唱过他撰写的粤曲。

秦中英老师毕生从事写作,埋首书案,博览群书,名篇佳句随口诵出。他常慨叹,现在的人只读书而不背书,没有用,要下苦功,持之以恒,他年轻的时候是整套《西厢记》背下来的,由于古诗古文背得多,所以在写曲时就“书囊有书”,文辞喷涌,他用通俗的话说:如果你书背得多,写曲的时候那些词句是主动来找你的。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到秦中英老师的府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的一面墙从地脚到房顶全部是各种各样的书籍,书房内四面也是书,还有一千几百盒粤剧粤曲卡带、CD、VCD、DVD。秦中英老师尽管已过古稀之年,尽管收入可观,但是,他生活仍然保持朴素清简,衣着随便,饮食简单,每天最大的消费是早上到茶楼“一盅两件”。饮完早茶后,10点钟左右就进入书房读书写作,一直到晚上11点钟,只是吃饭、上厕所才出来,天天如是。他说过:“粤剧给了我大半生欢乐,此生别无选择,只要能写,我永不停笔,创作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说,编剧是很伟大的,因为他以极强的韧性,把毕生的时光和精力都花在窗前灯下案牍劳形,忍受清贫,忍受寂寞与孤独,用感情和心血来写作,有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演出结束时,鲜花和掌声通常是送给台前的演员,而他们往往是躲在幕后或在观众中间,像梅花那样,“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秦中英老师难得的是年老而不保守,他的作品无论立意、形式、写作方法、文字、乃至曲牌的运用都与时俱进,富有新意,如《东方茶花女》,他以大量的流行曲旋律来填词,让人有新鲜感。他为“陈小汉艺术大观”而创作的粤剧电视艺术片《范蠡献西施》,人物故事充实、情节跌宕起伏,曲牌丰富多姿、文词优美精彩,显示出他深厚的国学基础与丰富的粤剧知识。他告诉笔者,粤剧作者在平时要注意收集好听的旋律,并且一字一音记下谱来,留作写作时用。这就叫厚积薄发,聪明人下笨工夫。

著作等身的秦中英老师是粤剧编剧后辈学习的榜样,他的诸多名剧名曲依然精彩纷呈于世界各地的粤剧舞台上,愿他老人家在天国一路走好!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