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知白(1272-1355),元代画家。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与倪瓒、顾瑛同为太湖一带著名文人。家筑园池,闻名一时,“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善画山水,受赵孟頫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味变为简淡,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崇。
《疏松幽岫图》乃其晚年(80岁)之精品,构图采用元画常见的“三段式”:底下近处的坡石上是几株高松杂树,高松树干虬曲,松针坚挺,但枝叶稀少,不见了李、郭“攒针”之茂密;杂树则或点叶,或枯枝,一株弯曲,藤蔓缠身,而枝呈“蟹爪”状,依稀李、郭遗风,二株挺直,枝为“鹿角”状。勾笔简略,而形、神兼备。树后为水流。对岸土坡后即大山耸起,分三重向上隆突,后山已是危崖断壁。有悬泉自崖隙飞泻,映衬山之高峻。左边山谷曲折,透见崇山之深邃。气势宏伟,依然是北宋全景山水之格局,但勾、皴已大为简略。勾笔干而松秀,仅在山石之结构处施笔;皴笔淡而随意,隐约见似披麻之线皴。整幅画有李、郭遗意,但非仿制李、郭模样;有董、巨风韵,而又直抒自我胸臆。其干笔皴擦、墨色清淡之格调,一看便知出于元人之手,但其气势开阔,依稀李、郭的北宋遗风,使他在当时一派董、巨的时尚中保持了鲜明的个性。至少让人明白:李、郭与董、巨其实并非不相容。 他常在画上钤“聊以自娱”一印,使人不能不联想到倪瓒。虽说后人称他们当时同为太湖一带的著名文人,倪瓒曾在曹知白的画上题诗:“云西老人子曹子,画手远师韦与李”,但没有关于他们往来的记述。倪瓒小曹知白36岁,那么应该是他接受曹的影响为多。而曹知白一生优游,倪瓒则从大富贵坠入困顿,多少有点无奈。但文人的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将绘画视作“聊以自娱”,这确也映射出元代的文人面对异族统治,无以施展抱负,而又不愿“龊龊求官”、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
另外,有学者认为“雪图”,可能是曹知白早年精仿宋人之作。曹知白(1271-1355)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人。据记载,知白身长七尺,美须髯,性机敏。曾北游京师,王侯巨富,多折节相交。後南归隐居读易。工山水画,平远法李成,山水师郭熙,笔墨清润,笔简意淡,景致幽雅,全无俗气。如“群峰雪霁”,画峰峦覆雪,枯树寒林挺立,江面空寂,布局与“雪图”在笔墨或章法看来,关系很密切。但是两相比较之下,“群峰雪霁”的主峰,分上下层叠,气势已大为减弱,前景河岸加宽,为元人一河两岸的构图形式,山石造型趋於圆浑,勾画松针笔法较秀致。而“雪图”大抵用乾笔焦墨为多,运笔雄强劲健,淡墨层层烘染,画风淳厚拙朴,与曹知白“群峰雪霁”图,给人一种清气可爱的文秀气质不尽相似。因此不管从构图、笔墨、作画意念等各方面看“雪图”,应非出於元人绘制,而是出於北宋末李郭系统的传承者所作。
此图盈幅写长松数株,高大伟岸,虬曲多姿,用笔沉着老练,极具笔力,尤其是松针用线刚劲有力,画法类李、郭而有变化。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远处有低矮草亭,空无一人,萧疏而外兼有简远之趣。本图布局以奇制胜,平远幽深,应为其晚年作品。时人评知白“风流文彩,不减古人,”可见他是个生活闲适、才情横溢的文人士大夫,这一点在图中也可以感觉到。
曹知白至元中为昆山教论,不久辞官归隐。擅长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晚年笔法简淡疏秀,自成一派。此图绘坡石寒林,已经荒寒萧瑟。枯枝苍劲挺拔,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坡石杂树穿插错落。其用笔丰腴圆润,学李成、郭熙一派又有变化。右上自识“曾弟自闻以不得予画为恨,几闻有此不了者,即了与之,然未为佳,他时有得意者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云西兄作”。钤“云叟”、“听松斋”朱文印二方,左下角又钤“聊复尔耳”一朱文印。按泰定乙丑为公元1325年,曹氏时年54岁,此图为其中年佳作。《岳雪楼书画记》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