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秀卿
人类新观念已空前开阔,中、外、古、今的界限已不是截然的关系,中国古老的书刻在二十世纪末已作为东南亚各国最现代的一种艺术样式,为众多爱好者带来了张扬个性和创造的自由。书刻,在中国书法史上包含有甲骨文的契刻、金文字的镌刻,碑、铭、摩崖、竹木等各种材质上的雕、琢、切、磋的真、草、隶、篆各书体,书刻在过去曾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一部书刻史就是中华民族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在深厚的民族根源,可以炫耀于人的国宝家珍,如今已转化为现代化时期深具魅力的一门艺术。
书刻艺术在现代中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国、国际交流展已十余回,各省市的书刻活动层出不穷。形势令人鼓舞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有些矛盾、有些现象亟待我们去作认真的思考。
(一)
中国现代刻字艺术已走过了十个春秋,虽已在国内国际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国内书坛仍然没有什么地位,体现在国展、中青展从征稿到展出难得有一席之地,刻字爱好者们难得有用武之地。是书刻一艺缺乏时代气息吗?记得中国书法艺术界在天津开幕时大体育馆几大展厅,每日,独书刻展厅观者熙熙攘攘。一个新门类的艺术经过数年努力在书界内部受到如此待遇也足见当前书法艺术界较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确实显得保守。
(二)
1998年,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理论研讨会在厦门鼓浪屿召开,我曾即席发言,大致如下:“书法”一词从唐朝沿用至今,是否合情?全国××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称谓是否合理?既然书法与篆刻并列,那么有书法家协会也应有篆刻家协会,书法、篆刻两者是并列关系成立从关系?当然众人皆知篆刻委员会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下属几个学术队伍之一。我还斗胆设想,中国书法家协会是否应改名为中国汉字艺术家协会,下设真、行草、隶、篆、篆刻、书刻、少字数等各艺术部门,多元竞争、百花齐放。三年过去,这理念仍滞心中拂之不去,今一吐为快。
在此不光是为书刻艺术争取地位,更觉得一种现代化的文化艺术要真正具有超越性,除了必须有浑厚的民族根源,还必须去体现民族优越性。“书法”一词,在西方亦用之、即文字书写方法。但我中华汉字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去体现民族的优越性,才能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现代化。
(三)
内容相同而名称不一样。中国人称为刻字,日本、新加坡等国称为刻字,韩国人称书刻。究竟称刻字呢?还是称书刻?记得全国首届刻字艺术展暨理论研讨会在洛阳,当时就曾围绕着“刻字”、“书刻”展开辩论,但不了了之。
我以为“书刻”名称较合情合理。一则,强调了书写的重要性,浑具魅力的笔法、笔力、笔意、笔势、以及结体、章法等都是现代刻字艺术之魂、之本。书刻创作者首先应是书法家、或于书写有较好的训练与修养。书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决不是不黯书法的匠人之作。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成立至今方十年,不可否认,历次展览都掺杂一些匠人所作。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参与者对该艺术缺乏正知正见,不是把文字中生机勃勃的因素发掘出来,再经过雕琢成镌刻、装璜,赋古文字予新的生命力,而是在作品上涂脂抹粉甚多,工艺味占主流,虽也获得书界外一点赞赏,在书法界内却引人生厌,有人嗤嗤为“工艺书法”,一门崭新的现代艺术威望难树。二则,“刻字”一词在中国的城乡大街小巷处之可见,电脑刻字、机械智能手刻字在日常生活中纯然是为了应用。应用与纯艺术的混淆,尽管我们在“刻字”后附上“艺术”两字,但在社会仍造成极大误会,界外人说:刻字艺术家有啥,电脑刻字又快又好;书法界内部亦有人别有用心的扬言,某艺术家只会刻字,书法不行啊。荒谬!书法不行还能当书刻艺术家,该恶言正是借助了市面上的“刻字”,以此贬低新艺术地位。
或许有人问,日本国不是称刻字吗?在日本书刻作者数万,他们的文部省、他们的国民素质都少不了刻字这一门。那只是国情不同,在中国书坛,至今仍视一挥而就为高雅,而手的劳作则视为工艺或不屑一顾。这理念应是封建时代的残渣,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士大夫、文人极少参与。但就这些古老的雕塑之作却在二十世纪被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们视为是世界最杰出的艺术,书法界于艺术观念滞后应引起深思。记得在六十年代,著名画家林风眠就曾指出,艺术界应注意手的劳作,不要小看工艺美术。漆艺是否因此便得到高度重视,转化为独立门类的漆画艺术。我们呼唤现代艺术大师能为新兴的现代书刻艺术给予扶持。
(四)
什么是“书刻艺术”,以往,我们曾说:“现代刻字”应是创作者自己书写、镌刻、装璜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书写是书刻创作过程的首要。这些年从国内国外的各种书刻展览、各种书刻专集上看,可以发现较上乘之作,无论在书法用笔、结体都深具现时代的动态美,或强烈的运动感、节奏感,决不是从书帖碑刻中挑出字样双钩在版材上的镌刻、或不黯书法瞎涂乱抹的雕琢。优秀书刻艺术家欲在有限的空间(受材质限制)发挥,镌刻前的挥毫似乎更强调书写表现的手段,或夸张或变形。书法先天具有的抽象性再经艺术家的再创造,可视为书法的二度抽象。
传统刻字作品能“下真迹一等”已视为不易,这类作品的雕刻在古代十分成熟,一般以阴刻为主,版面肌理皆缺乏艺术语言。现代书刻艺术无论阴刻、阳刻,都可视为三维空间之作。三维者,高度、宽度、深度也。传统书刻与现代书刻在镌刻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深度的肌理变化,刀痕的肌理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方、圆、深、浅、起、伏、粗细等刀痕随着笔画互为平衡,即“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毛笔的柔,刻刀的刚,丰富的点画变化、丰富的刀痕变化,书刻艺术中的一阴一阳的可谓道矣!现代书刻艺术真仍无极也!
“三分书画七分裱”,传统书画已很重视装帕,装璜,然而这“七分”却都让匠人去完成,清末民初有见地有条件的书画家如自家没有装裱师,便亲临指导参与装璜。现代书刻艺术强调艺术家具有多方面素养!于美术的修养不可或缺,在已镌刻成的作品或敷彩或配框,甚至连悬挂的绳子都须自己去挑选。
现代书刻艺术家自选材始到作品的全部完成,寻觅、思考、创作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浸在创造的快乐之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矣!
由此想来,现代书刻艺术应视为:以汉字为载体的二度抽象、三维空间、美术装璜的艺术。
立足于书刻艺术的传统与本体立场所作的现代思考。愿更多有志之士能在有限的空间去驰骋自己的理想、去创作能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优秀书刻作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