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11.周虚中实法

周虚,邓指印章的四周较空、较虚。中实,指印章的中心部位点画较多、较密。如“◆事”、“寿伯”、“左丞相印章”等印,其印文远离边栏,四周布白空虚,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诸多近代印人,如丁敬、吴昌硕、赵之琛、易大厂等,亦刻制了许多周虚中实的印章。他们更有胆识、印章虚实反差更为鲜明强烈,格调清朗儒雅,优美秀丽。

再看汉印“率义侯印”、“左丞相印章”,中间印文的字画粗壮、厚重,呈“实”,四周印文线条特别细与轻,若隐若现,呈“虚”。除人工有意而为外,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四周风化锈蚀而致。但无论怎样,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形象,就是典型的“周虚中实”。宋元时代,花押印盛行,而相当一部分押印,字画都集中在印中,远离边栏,尤呈“周虚中实”的效果。这类印章重心居中,团聚紧密,如日在天中,光芒四射;又如月明星稀,气象无边,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感受,极能调动人的视线。

12.留空法

留空,是指印文字画之间留出的空白。“空”就是虚的范畴。虚与空在程度上不同。虚系指印面上文字笔画少与疏处,“空”则是指印面上完全没有笔画的地方。如汉印“李◆之印”左下角留下了一块空白地,“汉叟邑长”印“叟”字右上留了一块空地。文伯仁、潘正炜、齐白石、赵之谦、甘◆、钱松等印坛大家都刻有许多留空式印章,尤其是赵之谦的留空式印章,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与面貌。如“赵之谦”印,“赵”字的月部,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红地,而“之”字大幅度上移,留出了一块方形红地,与之呼应。印面上的留空没有定法,有方形、有圆形、有三角形,有长有扁,它可以分布在印面任何地方。一般来说,留空留在少字或点画简疏处,如“言为心声”一印的处理。如果印文笔画没有特别简少的,可以将印文笔画有意避让、拉开,或者通过粘并、穿插、错落、移位、减屈减笔、截短缩小等方面,营造留空处。一方印章可留一块空地,也可留块、三块甚至更多的空地。自然留言,给人以天趣之美,有意留空,给人以注射式的美感。它的端庄、它的大方、它的巧妙是其他印章无法可以取代的。



13.上下留白法

在印面上,将印文置于中间位置,印文上下各留一条空白,而左右则不留、少留或者比上下所留的空白小而窄,这种章法布局在古玺、封泥、近代印人的作品中非常多见。根据它的这一外观特点,我们称之为“上下留白法”。如封泥“江夏太守章”、汉印“黎贞”,印文上下都留有相当大的一大块空白,而印文基本是横向置于印中,虽然它们左右亦留有一点空白,但上下所留空白远远大于左右所留空白。再如近代印人吴昌硕的“道无双”、徐三庚的“雪塍”二印,特别夸张、强调了上下留白擒人感到印章重心内聚的魅力。在印面上,左右已经充实到位了,而充满遐想、留有余地的地方正是上下之间的空白处。归纳一下,上下留白法有如下要点:(1)左右与印边若接若离,基本到位,上下的留白留空大小不等,宽窄不一;(2)左右的边栏一般较细、较虚,可残破、粘并形成,上下的边栏较粗、较实,少有残破;(3)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横向取势,有个别笔画在上下留白处伸展出去,增添意趣;(4)上下留白法,适用于方形印,也适用于长形、圆形及其他形状的印章;(5)上下留白法,朱文印占多数,白文印占少数。

14.上下留红法

白文印的印上与印下留出横向的两条红地,这两条红地大小、宽窄可以等同,也可以不同。白文印的左边与右边不留红地或留得很少、留得比印上、印下小而窄。有这样特点的章法布白,称为上下留红法。如附图中周玺“执关”,虽系圆形,印之上下大块留红,而左右几乎逼边,留红很少。近代篆刻大家亦善用此法,佳构迭现,耐人寻味。如吴熙载印“安雅”、赵古泥印“斗闲”,更令人感悟到上下留红法的魅力。上下留红法,白文印占多数,朱文印极少。印式可以多样化,它适用于方形印、长形印、圆形印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印章。印面之上,上下各留一块红地,白文印文类在两块红地中间,使白文印更加主题化,更加醒目与耀眼。打开秦汉印谱或打开明清或近现代人的印谱,你会发现,上下留红法的印章有很多。


15.对角留红法
顾名思义,对角留红就是在印章对角的位置留一块红地。如下图中“司马之玺”,“司”与“玺”逼近边栏,空余较少,而“马”与“之”字的两角远离边栏,留了一块空阔鲜明的红地。再如赵之谦的“北平陶燮咸印信”一印,“平”字右下角的留红,与“印”字末笔往右斜拉而让出的一大块红地两相映照,奇妙无比。这种大胆、夸张的手法系常人所不敢为。对角留红法的印章很多,此类印章气度不凡,风度翩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留红的大小可以不等同,红地的形状可方可圆,或为其他不规则形,其留红的位置大部分在角,也可以在笔画的凹让处。对角留红法与“对角虚实法”有根本的不同:前者侧重于没有笔画的空地对应,一般指白文印;后者是指笔画少而稀的对应,有白文也有朱文。

16.对角留白法

朱文印印章的两组对角,一组对角布满文字,而另一组对角文字内缩,或通过挪让、离合、缩短等方法,有意留出一块空白,这样形成了对角空白式的章法布白,这样形成了对角空白式的章法布白。它和对角虚实式的印章不同之处是:对角虚实的印章,虚处仍有印文笔画,只是比实处的笔画少、稀、疏而已。对角留白式印章,其“白”处没有点画线条。如下图中“匕阳”,右上角与左下角都有印文点画,而左上角与右下角印文点画离边栏很远,留下了一片空白。

封泥“南陵丞印”,“南”字与边栏相接,点满了整个角落,十分到位,几乎不留什么空间,而“陵”字下面留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左面的“丞”字与“印”字和右面对应,“印”字与顶角接边,“丞”字上方留白。诸多近代印人,如齐白石、高士奇、邓散木、吴昌硕、丁敬、赵之谦、来楚生等都运用对角留白法,他们的印章,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对角留白,大部分都在对角处,但也有根据实际情况留在字画中间的。如汪士慎的“近人父印”,两块空白分别留在“父”字之下与“人”字之中。在设计刻制此类印作时,要注意四角平衡对称,究竟留多少空白,应视印面效果而定,不可失之偏颇。

17.印中竖白法

在印章的中间从上至下留一条空白,称为印中竖白法。这类印章,印文一般都向左右两边边栏逼近,中间拉开距离,空白就出现了。例如封泥“武城之印”,右边的“武城”两字,上、下、右三面都靠近边栏,左边的“之印”两字,上、下、左三面亦靠近边栏,而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空地。有些印章上下、左右与边栏之间也留有空白,但这些空白地必然比中间的空白地小与窄。再看印例“长忘忌”,中间的空白地是一种不规则形,而古玺“韩舟”更有意思,它干脆一分为二,中间断开,分左右两半。元印“宣差规错之印”,在中间一条空白地上布置了七八个蒙文,但仍然体现了印中竖白法的特色。近代明清印人则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印中的空白,如丁敬所刻“东甫”印,中间的留白很宽阔突出。

一般来说印中竖法朱文印较多,白文印占少数。白文印在印中留红部位故意刻一条空白线,笔者将此类印作亦归入印中竖白法。印中竖白印,空灵、透气、天趣自然。有些印文字句前后含有两层意义,描述两种概念,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可以考虑用竖白法来设计章法布局,让竖白起到一个天然“标点”的作用。

18.印中竖红法

在设计印章时,印文向左右两边拉开,中间留下一条纵向红地(红地上没有任何笔画),我们称这类白文印章为印中竖红法。印中竖红历代皆有,秦汉尤多。例如汉印“赤泉侯印”印文上下、左右都逼近边栏,印中有一条宽阔的红地。“竖红”一般在印章的中间部位,宽窄不等,偶有布置在偏左或偏右的。例如汉印“睢陵家丞”,在印章偏右的部位“竖红”。竖红一般只有一条,但也有竖两条甚至三条红地的印章,如秦玺“伍阳都左司马”。在印章中,留一条红地十分醒目别致,当今印人也爱用此法,他们在印作中留下的红地更粗更宽,反差尤为强烈。笔者认为,在印章中施以竖红法,应该注意三点。(1)所留红地应大小、粗细得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会使印章不协调,失去比例;过小就离开了“竖红法”的范畴。(2)所留“竖红”要自然精到,尽量光洁一点,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的。总之,就是“天然竖红”。(3)竖红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与其他章法共用。例如“代郡农长”印除有竖红外,还有虚角法。
竖红法印章端庄古朴,对称性、平衡性特强,故印文文字大多采用方正、平稳的缪篆或秦篆。为了突出中间的竖红效果,印章上下、左右的留红一般都比较少。



19.印中横红法

印章中部留一条横向红地,它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不规则形的,可以在正中,也可以偏下或偏上,这种章法布局称为印中横红法。在秦汉古印、明清及近现代印章艺术中,横红法印章非常多见。如附图中“太子车骑将军”、“大鸿胪”,都是印中横红法印章。它们的印文文字上下拉开,而印章中间部位自然留出一条横向红地,给人以明朗轻快、畅达贯通的感觉。上下两部分印文,水平分割,体现了上下对称与上下平稳感。这是一种天地呼应、轻重分合、疏密互律的构图手法。这种构图法引起了后人的关注,并广泛应用。如清印“王三锡印”就是典型一例。将“三”上方二横向上靠拢,与最下一横拉开距离,又将“王”字三横作同样的处理,留出了一条宽阔的横向、偏上的红地,令人目不游移,拍案叫绝。再看来楚生印“形同槁木”印中所留红地,大红大疏,古朴苍劲,天趣盎然。印中之横红横得品位极为高超,意在衬托配合印文,突出印文线条的质量与效果,突出章法布局的鲜明特性。应用这种方法不可贪大求宽,不可不顾印文线条粗细,不顾大局,过分强调留红效果,否则便会影响全印水准。

20.印中横白法

将朱文印文上下拉开,使印中横向留出一条空白带,这种印章章法布局称之为印中横向法。从秦汉及近现代印章作品中,可以见到很多横白法布局的例子。尤其是汉封泥,相当一部分作品的章法布局都采用了横白法。例如附图中“司空之印”,文字上下左右都紧接边栏,而印中留有一条横向空白地。

更有趣的是“会稽都尉章”,印面上下文字互相排斥,互相拉开,印之上半部成了倾斜状,而且连边栏也被一条横白带切开,犹如一缕白云,长长地飘绕、横贯半山腰,恰如一幅山水画。这条空白带有可能是年久风化腐蚀所致,但从“章”字的完整性来看,亦有可能是设计制作人的匠心。不管怎样,就事论事,从现在的实际效果看,它是一方最典型的印中横白法印章。诸多汉印亦是如此,如“高堂缵印”,印中隐约有一条横白处。而近代印例更是不胜枚举,如林皋的“杏花春雨江南”,印中横白非常清新悦目。

横向留白的宽度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以是整合光洁型,也可以是不整合不规则型。但应当注意:上下竖白应小于横向留白带;印中横白应巧妙自然,可以夸张一点,但不能过度;应突出空灵,有层次感,注意上下印文的呼应,不能因为有了横白而切断上下之间的关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