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中皮影戏是源远流长的,最优秀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在民间传说中的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其渊于中国原始宗教的道家方士之术,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唐代(618-907)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唐古都长安一带,已发展为悬灯隔纸以纸影与皮影说书;北宋时期(960-1127),中国影戏由娱神到娱人,由讲经到讲史,逐步形成真正的中国皮影艺术。后经历朝历代的传承和发展,至元代(1279-1368),在中国各地皮影戏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剧种,甚至军队中都养着影戏班子,专供将士娱乐欣赏,剧目以歌颂蒙古人的战功为主,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也常看皮影戏表演。明(1368-3644)清(1644-1911)两代,皮影戏在中国空前繁荣起来,雕刻更为精美,剧目空前丰富。晋代《搜神记》中记载“……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也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