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皮影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19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岫岩皮影,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岫岩剪纸在内,我市共两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老技艺散发百年魅力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岫岩皮影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岫岩皮影延续发展在满族聚居地区,生存在满族民众之中,长期受到满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岫岩的县志记载,皮影是在明清之际传入岫岩,主要分布在石灰窑乡、哈达碑镇、偏岭镇、黄花甸镇、汤沟乡、兴隆镇,前营乡等十几个乡镇及周边地区,是岫岩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岫岩皮影表演结构经历了“独影”、“溜口影”、“翻书影”三个阶段的演变。演唱结构从随意自由演唱到完整的弦挂、音乐,固定板式的演唱形式,音乐深厚古朴,具有常唱常新的朴实的艺术特征。岫岩皮影虽然繁衍生息在岫岩,但在辽东、辽西、辽南地区有着强烈的影响,特别在辽南、辽东地区更受欢迎,因而具有广阔的区域特征。

半百传承人老骥伏枥

此次入选的世界“非遗”项目中国皮影戏,分别由陕西、湖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甘肃、浙江、四川、湖北、陕西和云南11个省市的数十家木偶、皮影戏院(团)联合申报,牵头单位是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除岫岩皮影外,省内还有凌源皮影、盖州皮影和复州皮影一同列入世界“非遗”。

目前,我市共有三项皮影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岫岩皮影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鞍山皮影和海城皮影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岫岩皮影传承人吕正业和于文章,一个唱皮影戏,一个是刻影人。吕正业今年50岁,他在1995年组建了黄花甸吕正业皮影队,是岫岩民间皮影第五代主要传承人。从学艺至今一直活跃在岫岩农村乡镇及周边市县表演传承民间皮影艺术,是目前岫岩民间皮影戏艺术的领军人物。吕正业用近10年的心血搜集、整理、编写《辽东岫岩皮影艺术》一书,全书近30万字,学术价值突出。而于文章今年69岁,他擅长用驴皮、小牛皮或羊皮刻影,他刻出的皮影色泽艳丽、活灵活现。

新机制抢救皮影艺术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仁智介绍,入选世界“非遗”名录是一种荣誉,但更多的是责任。岫岩皮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兴盛时期,从影人员高达80余人、影箱30余个。但目前岫岩仅剩8个影箱、21名艺人,而多数艺人的年龄都在古稀之年,一些知名的皮影艺人相继过世,新入行者又对民间皮影艺术缺乏认识,造成了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局面,甚至面临濒危和失传。

就此现状,我市将进一步展开全面普查工作,摸清岫岩皮影源流沿革及健在的皮影艺人现状。将普查资料分类整理,人员登记造册,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保存备案。征集岫岩境内的影卷、影箱,建立影卷资料库。出版《岫岩满族皮影艺术》书籍。同时,在岫岩建立多处民间皮影艺术基地,培养皮影新人,并由当地文化馆建立皮影演出队,在岫岩城乡、学校为广大群众、师生巡回演出,继承、保留、发展岫岩皮影艺术,并把皮影与产业结合,形成以发展岫岩民间皮影为目的的市场营运机制。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