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白素贞……这些原本只能在电视剧看到的经典人物,用皮影形式表现出来,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潜移默化地传承了民族文化。
近日早上7点,寒风刺骨,可却抵挡不住通州史家小学皮影班同学们的热情,因为他们要去圆明园皇家皮影戏苑看演出。“真的皮影什么样?有我做的好吗?我以后能演吗?”车上同学们不停地发问,好奇心高涨。
皮影课是史家小学的自主研发课,成立初衷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王立宁是皮影班的班主任兼课程研发者。她本身是美术老师,偶然一次看到《教你如何学习画皮影人物》的文章后,她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皮影作为一门课程呢?于是,她上网、查资料、找专业人士学习……自己边学习边摸索,逐渐把这项民族文化的“链条”带进课上。王老师觉得只在教室里学习太中规中矩,没有实际意义,于是把同学们带到演出现场观摩,作为皮影课的课外拓展实践。
“哇,真的皮影是这么做的呀!”提前抵达目的地,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后台参观演出“酝酿”过程。“老师,这个怎么动?老师,这个是什么?老师……”一系列问题弄的专业演员应接不暇。
演出开始,《盗仙草》、《武松打虎》等经典剧目搬上大荧幕。“真像,他们在后面怎么操纵这些皮影的?”同学们纳闷地说。除了传统名著,戏苑特意为同学们表演的漫画皮影《鹤与龟》,更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
“你看那个不站队的小男孩,平时可调皮了,可就是听我的话。”在王老师的皮影班,有很多不爱学习的孩子,可他们上起皮影课却非常听话,“那份认真劲他以前从未有过,很多老师都夸他进步了。”
刘瀚煜是皮影班的班长,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皮影演出。“我一直都是在纸上画,今天看到真的皮影,好开心啊。”
看着孩子们欣喜、期待的眼神,一位老艺人感慨道:“我学了几十年皮影,看的人越来越少,很担心会失传。今天看到你们,我感觉皮影传承又有了希望。”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