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我心中涌动的那份情感还在撞击,滋润我的心灵。和着秋夜的月光和清凉,想去江南走走的冲动也愈加强烈,在支配着我的灵魂。这一切源于一场在江南水乡景区新上演的舞蹈诗《秀色江南》的演出,她像一位美丽的女神在召唤着我,吸引着我的目光。因为在这个节目生产的过程中,我和编导王秋艳老师有过几次深谈,使我对这个作品也自然多了几分亲切和了解,我还沉浸在对这场演出的等待、企盼和猜想之中。夜色中的江南水乡变得空灵和宁静下来。我身边的游客也停脚步和我一样沉浸在《秀色江南》的歌舞之中。 河面上,几只载着渔火、船娘、唱响渔歌的乌篷船,由远而近,来来往往。一缕清风,一份闲情,一丝惬意。岸边绿柳拂动,佳人相携,河面上的两座桥遥遥相对,桥洞里的灯火相映,甚是美丽。舞台上的姑娘们手持着花伞,穿着的织锦旗袍,显示着她们的高贵和典雅。她们脚踮踏着碎步,行云流水般的飘然而止;时而单臂平伸,似碧波荡漾;时而上举下垂,婀娜多姿;时而手掌遮面,显露出羞涩腼腆的姿态。在《伞舞》这个舞蹈里大量运用了圆场、直线、碎步、收、撑伞、转伞、交叉、滚、爬等动作和队型。充分展示着江南水乡女性的柔美和含蓄的性格,通过和《序》中的道具、场景的巧妙嫁接,使小桥、流水、人家浑然一体,乌篷船、渔歌、船娘和踏歌的游人合而二为一。灯光、舞美、音乐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江南人家原生态的美丽生活场景,使人身居画中,画在景中。
当我还在寻找那吴侬软语,楚楚动人的倩影,当我还在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时,我眼前舞台的灯光显得暗淡了许多,踩着“咚咚”、“哒哒”的鼓乐节奏,一群穿着蓑衣的小伙出现在游客的面前。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加快,他们的动作由缓到急,开始直立、顿步,后摆动的幅度不断加大,双手打开晃着头,他们时而排成方阵,时而斜聚成形,时而走、跑、跳,时而腾空、翻转,时而聚集,时而散开……灯光也随着舞者的感情和队形而变化,白光、红光、黄光交织着,营造出江南小伙在黑夜里逆风而上,冲破困难,艰苦跋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折射出他们渴望新的生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表现出江南青年热情、阳刚、快乐的性格。
江南水乡之美在于文化倾人,这里汇聚了江浙六大古镇之精华,集江南古镇之灵气,集中建筑史韵和文化;东阳博士菜,折射出出东阳,能工巧匠出东阳的独有现象,这里更有一代科学严济慈、新闻先驱邵飘萍、音乐家赵松庭……生于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一方文化。当你身在其中,才能体会领略之中的奥妙。
夜是那样静的出奇,月亮退了。我的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对《秀色江南》印象。确切地说《秀色江南》是一个情节性和写意性较强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场景、故事相合成的舞蹈诗,是江南风情、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的展示,清新和雅致。虽不及《英雄》、《暴雨山洪》、《怒海争风》等影视表演所表现的的宏大,也不及明清宫苑满族舞蹈的奔放、豪放、古典,但是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象一朵小花悄然开放,让人感受到她的芬芳;她象一杯清茶,令人回味,更是横店影视城旅游演出创新的尝试。《秀色江南》在舞蹈的动作和队型运用上,编导独具匠心,大量使用了表现唯美的身韵和动律,使舞蹈始终给人美的感受;在灯光的运用上以蓝、黄、绿、红为主要色调,通过光与影的变化相辅,使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赋予了动态、静态以新的蕴含,使舞蹈表现力、冲击力和感染力以及唯美的感情再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 蓑衣 舞》中切光、白光、红光的运用,把江南小伙奔放、阳刚、喜悦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道具、场景的运用上,采用了河水、乌蓬船、柳树、小桥等大量的实景,充分利用舞蹈表现所处的现有的环境空间,使这场只有十七分钟的舞蹈表演静动相融,完美和谐,使眼睛的功能存在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释。
行文至此,或许有点失落。秀色江南有太多的婉约,婉约使江南水乡楚楚动人。太多的春花秋月,太多的故事传奇,沿着岁月的走向或者情感的脉络顺流而下。我们只能像不知愁滋味的少年,纵然悠悠岁月,流传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流不走的是唱在心里的歌。
回首江南,翩翩飞舞的长袖,情真意切的吟唱,在路上,在水中,在我们的心里……江南的身姿轻轻地舞蹈者,江南的声音轻轻飘荡着……歌者、舞者、美哉!江南(崔兴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