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经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地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但现今的舞蹈很多都形似神似,怎样才能新颖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舞蹈学者去研究探讨的话题了。
以下我将会从舞蹈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维、构图思维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舞蹈创新的个人见解,希望能为舞蹈创作的繁荣出一点微薄之力。
(一)善于顺向思维,从周边的环境开展舞蹈创作。
所为顺向思维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同样。只有热爱我们的生活,积极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事物并给予艺术的审美,把生活在大家身边的东西给予“生命”,这样就会出好作品,让人们能深刻地记住这些作品。
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例如房进激的《小溪 江河大海》他就把小溪融入江河,江河融入大海的壮观场面发挥的淋漓尽致。舞蹈没有复杂的舞蹈动作,主要以圆场为主,把水的那种层层叠叠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忘记了它是舞蹈,真有种在台下看大海的美。
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编者深入的观察生活,运用自己的创作思维,把水从细小的溪水到波澜壮阔的大海,运用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给观众留下深刻地印象。张纪纲的《千手观音》,编者把神的形象赋予了生命,把20多个演员的舞蹈,编排的真的像千手观音一样壮观 震惊。
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事务要进行高度的浓缩和升华,编者把生活中发掘出的物体形象的美妙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善于逆向思维,从“出人意料、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做起,进行舞蹈创新。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到过去或反过来向问题,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别人不曾关注没有涉及过的领域去开拓创新。
其一,要善于自我逆向思维,不是按照自己以往所接受的思路来开展创作,而是在自我逆向、自我扬弃的基础上,用新思路、新创意来进行个性表演的创作。比如: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很“怪”,它很可能是此人个性在身体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在舞蹈创作中很多人会避开生活中的这些怪现象,而是去发掘美的一些事物来编排舞蹈。舞蹈给人的印象就是美妙,所以舞蹈界出现了大批只有水平的高低,没有类型的差异,形成了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表演风格。其实“怪”并不完全是错误的,有的则是一种创新、一种个性的张扬,只要是建立在规格之上的新颖独特的东西,创编者应该给予肯定,并对这种现象加以培养创作。
其二,要善于与同行逆向思维。不是顺着顺向思维去创编舞蹈,而是逆向则他路而行之。别人不这么做,而我偏标新立异这么做,这样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杨丽萍编导及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走的就是与同行逆向思维的路子。她并没有顺着其他编导的路子走,找优秀的专业演员来表演,而是找来了60多位能歌善舞的村民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舞台上建立一座活动的民间歌舞艺术博物馆。因此《云南印象》就让人感到创意新、有亮点、有地方特色且与众不同;例如舞蹈《俏夕阳》同样走的是这个路线,编导选演员不是选择年轻的有舞蹈基础的演员来完成这个作品,而是选择了二十几个老太太把唐山的皮影戏如许儒生的用人展现在舞台上,舞蹈节奏鲜明,创意新型,给人眼前一亮。
(三)善于个性思维,从追求“个性特色、个性特点、个性魅力”做起,开展舞蹈创新。
所为个性思维,是指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把思考问题的方向和重心放在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方面。具体到舞蹈上来说,就是要从以往习惯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走出来。
其一,追求特色化。众所周知,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方式,无疑要把人这一“ 材料”锻造的能屈能伸,能柔能刚,腾上跃下,拧、倾、圆、曲样样均能适应。舞蹈中的各种规范性的基本功训练已把演员训练成了共性统一的表演风格。而后出现的一种抽象化的现代舞就打破了民间、古典、芭蕾等等传统舞蹈的规范模式,它的训练解放了身体的所有肌肉和关节,舞蹈的风格干净大气,舞蹈动作瞬间静止,瞬间舞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好的舞蹈作品,比如:王枚老师编导的作品《也许是要飞翔》舞蹈中没有任何展现女性柔美的动作,而是干净大胆的运用一条直线的路径把一段舞蹈展现出来,动作干净舒展,让人看后很受感动。
其二,追求魅力化,即要具有创造与想象的魅力。一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演员体现的程度,再创造与想象的能力。这就要求编舞者们展开充分地想象力,去合理地完成作品。尤其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之间的转换,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尽善尽美。现在的舞蹈作品开始有了一个转型期,大部分舞蹈开始打破自己的束缚,在舞蹈原有的元素上加了许多现代舞的元素,使舞蹈看上去不在那么单一。例如:《扇舞丹青》本身是古典舞的素材,加上现代舞和扇子的元素后,使整个舞蹈在一种轻盈流畅的美中完成,让人百看不厌,很是享受。也有很多国标 拉丁也在自己的舞蹈素材基础上加入了情节性的东西使舞蹈不在那么单一,让人眼前一亮,也增添了舞蹈的可看性。
(四)善于构图思维,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
所谓舞蹈构图是舞蹈者在舞台空间的运动线和画面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台上的整体画面,这就要编舞者具有很强的构图思维。我们知道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和曲线所构成的,即三角形、方形和圆形,以及三角形的变体菱形,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怎样才能使这些大家都熟知的这些图形组合成让人眼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在不同的舞蹈画面的变化流动中把舞蹈语言所表达的情意展现出来。如何配置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得使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从形式美的一般构图来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
其一,整齐一律,一称单纯同一,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美的规律,它的特点是没有差异和对立的一致和反复。如色彩、声音、线条、形状的一致和反复,都能体现出单纯、整齐的美,也能给人一种节奏和秩序的审美感受。
其二,平衡对称,一称均衡对称,是比整齐一律稍微复杂的形式美规律,它的特点是既有一致重复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不一致的一面,但他们在差异中仍保持者一致。对称给人以安宁、稳定的审美感受,而均衡则给人在安定中又具有一定自由、灵活的愉悦的感受。
其三,调和对比,是指事物的差异和对立的统一。调和是事物的差异中的统一,对比是事物的统一中的差异。如在一幅画中在以直线构成的方形或长方形建筑中,出现一位打着圆伞的少女,这方形和圆形就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它们又统一在这个画面中。而在一副表现大海的画面中,海水的绿,天空的蓝和飘着的白云,虽有差异,但在色调上又趋于协调和统一。调和给人以融和、协调的愉悦;对比则给人以鲜明、醒目、振奋、活跃的审美感受。
其四,多样统一,又称和谐,它是形式美最高级的形势法则,包含了上述的诸条形式美的规律,是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调和对比等诸形式的对立统一。“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事物本身的行具有大小、方圆、高低、长短、曲直、正斜;质具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势具有疾徐、动静、聚散、抑扬、进退、升沉。这些对立的因素统一在具体的事物上面,形成了和谐......多样统一的法则的形成是和人类自由创造内容的日益丰富相联系的人们在创造一种复杂的产品时要求把多种的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即活泼又有秩序。”①例如:今年春晚的《飞天》它就运用了构图中大圆套小圆,舞蹈刚柔强弱把整个舞蹈烘托的很是令人振奋;《青花瓷》同样运用高低大圆套小圆的构图把一个静止地花瓶用人来跳活了,实在是只能用美来形容这个舞蹈。
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进,舞蹈也在随着社会的步伐大步往前走。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逐年提高,美的事物也慢慢的被发掘。创编者们要大胆的去尝试新生的事物,不能总吃老辈们传下来东西,只有不断研究学习开动大脑,新生的舞蹈才能不断涌现,才能慢慢迎合人们的高标准的眼光。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舞蹈界的学者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创新,多搞精品剧目来迎合文化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第161-16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