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学子论文:从春晚《飞天》探析亚电视舞蹈

  【摘要】亚电视舞蹈作为舞蹈电视化的最常见形态,受观众欢迎,却往往被学者忽视。文章从亚电视舞蹈与电视舞蹈的区别与联系入手,对《飞天》等亚电视舞蹈进行文本分析,从而探析亚电视舞蹈自身规律,为电视舞蹈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亚电视舞蹈 飞天 本土化  意境

  前两年的央视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和《小城雨巷》给人印象十分深刻。08年春晚,央视推出了又一个精品舞蹈节目《飞天》。7名演员身着长裙,姿态安详,随着音乐盈盈起舞,优美的舞步让人们联想到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展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悠悠神州的宽广情怀。

  又是一个借助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平台,让无数观众为之惊叹的舞蹈精品。正是通过电视屏幕,观众可以摆脱剧场的限制与束缚,越来越多的人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欣赏到优美曼妙的舞姿,让舞蹈不再因为失去观众而孤单,从而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就电视和舞蹈结合的这种形式,无疑观众是愿意接受的,但一直以来,理论界却争论不休。焦点主要集中在电视上播放的舞蹈是不是就是我们习惯称呼的 “电视舞蹈”,或者说,究竟什么样的舞蹈才是真正的电视舞蹈艺术。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目前观众所欣赏到的绝大多数所谓的电视舞蹈作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舞蹈。像《飞天》、《千手观音》其实给他们另一个的称呼更合适——亚电视舞蹈。

  那么究竟什么是亚电视舞蹈呢?德国著名的科隆舞蹈电影和录像节提到了以下的几种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

  l、舞台、摄影棚的拍摄记录Stage/Studiorecording,用一台到两台摄像机对舞蹈进行记录,不对舞蹈本身,及编舞进行改变,保持记录的原汁原味。

  2、镜头改编CameraRe--work,为了适合镜头的角度,而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和删剪。

  3、为录影而编舞ScreenChoreography,专门为拍摄而设计构思而编排舞蹈,用镜头语言的思维角度以及互动的交流为主。

  以上三种说法中,第一种可以把它称为电视录像,目的多数是为了教学和资料保存。第三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视舞蹈,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艺术形态。而第二种恰恰就是我们所说的亚电视舞蹈。亚电视舞蹈可以这样界定,就是借助电视语言进行传播的一种电视化的舞蹈形态。虽然亚电视舞蹈作品数量是最为庞大的,但是由于它介于电视录像和电视舞蹈两者之间,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我们可以这样说,亚电视舞蹈是向电视舞蹈过渡的形态,是电视舞蹈探索发展道路上的必经阶段,而且也会长期存在于电视荧屏上。

  那么亚电视舞蹈和电视舞蹈的最大区别在哪里?简单说就两个字:舞台。更深层意义上则是两种不同的电视思维。要是电视上呈现的舞蹈样式脱离不了舞台限制,无论室内还是室外,他的场景定位都依赖于舞台,电视传播也是基于舞台的一种封闭式传播。而电视舞蹈从定位、策划、创意、创编到录制的全过程,其场景定位都是电视荧屏,电视传播则是基于荧屏的一种开放式式传播。我们若是将白志群编导的《扇舞丹青》放在舞台上演出,演员还是王亚彬,那么我们也许只能看到扇舞,虚拟的丹青世界所营造出的意境是剧场观众所无法体会到的。而目前亚电视舞蹈的发展虽然不能脱离舞台的限制,但它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弥补电视传播过程中的不足,试图将两种电视思维方式进行融合,而他带来的效果正如08春晚《飞天》所呈现给我们的,七个舞者幻化为千姿百态的飞天形象,衣袂飘飘,凌空飞翔,再加上舞台背景墙的LED大屏幕,舞台两边环绕的大柱子、头顶的悬梁上全部都是五光十色的电子画画,依旧可以让观众感受的到舞蹈的美轮美奂。

  我们将亚电视舞蹈和电视舞蹈做一种界定,不是将他们孤立起来,而是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够让更多人的关注目光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舞蹈的界定,而能够清楚的看到亚电视舞蹈的蓬勃发展,让舞蹈这种唯美的艺术真正地深入人心,让舞蹈在电视化过程中,舞台形象更加细腻丰满,主题更加深入,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亚电视舞蹈不是电视手段的堆砌、滥用,而是按照具体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格调,创造性的赋予其相应的形式和手段。我们看到很多电视上播放的舞蹈,要么就是三个机位简单的摄录,只是将舞蹈呈现给观众,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和需要,没有充分运用电视语言;要么就是不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规律,不懂得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电视手段将舞蹈分解的七零八落,把舞蹈的意境抹杀,把美的都变成了丑的。而像《飞天》这样的亚电视舞蹈精品,实在是太少。

  在这里高鑫教授关于电视舞蹈“三种和谐”的观念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舞蹈同电视结合一个基本准则。舞蹈在电视化的过程中要做到三种和谐,就是肢体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电视声画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还有两种和谐的和谐。前两种和谐是分别审美,只有将这两种和谐融合起来,才能成为审美的统一体。在这个大原则之下,什么样的舞蹈才更适合纳入到亚电视舞蹈的轨道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本土化、民族化选择

  舞蹈借助电视媒介向大众传播,必然要符合电视媒介的特点,电视的优势就在于其传播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易于被受众接受。舞蹈的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而舞蹈又缺乏听觉语言,完全靠视觉画面进行传情达意。这样就要求亚电视舞蹈在“俗”的前提下实现 “雅”,要尽量让观众熟悉舞蹈所要表现的题材,在本土化、民族化的基础上,消除文化的隔阂,实现美的享受。08年春晚,典雅、优美、纯静的《飞天》,在舞台上再现了敦煌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那飘动如飞的绸带线条和变化多彩的舞台灯光,不仅塑造出了女神的纯洁、高雅和脱俗的形象,而且又一次将一种美的形象置于观众心中。还有06年春晚轰动全国的《千手观音》,正是千手观音的形象已经深入中华民族之中,所以无论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容易让观众接受,实现美的共通性。总之亚电视舞蹈应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韵味,能够满足中国电视观众的欣赏习惯与传统趣味。

  2、意境化处理

  意境就是“境生于象外”,是说文艺作品不仅要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还应有“象外之意”、“弦外之音”。 亚电视舞蹈中舞蹈本身要适合将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同时还能够发挥电视兼容性强的特点,将虚幻的背景,炫丽的舞台灯光,精美的服饰,美轮美奂的造型有机的融合起来,呈现给观众的是虚实相间放大了的美。《飞天》中七位女神,在舞台上或高或低、或动或静、或左或右,或联袂、对望、交绕,长长的袖绸忽如长虹,再若回云,变幻莫测,而且伴着舞美效果,看到流星划过,云雾升腾,霞光万丈,仅仅几个动作,已然勾起观众无限遐想,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翱翔在无边的天际。镜头传递给电视观众的则是巨大的视觉冲击。

  3、节奏舒缓 造型精巧

  电视在传播不同形式、风格、特色的舞蹈时,有的就让观众感到赏心悦目,有的却让观众感到支离破碎。比如每年春晚的开场舞,热闹精彩,但却给电视观众留不下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恐怕不能怪舞蹈本身,而是在于这类舞蹈不适合在电视上表现。因为电视—摄像机的微观能力强,擅于刻画局部与细节,对近景、特写镜头有超强的表现力。但它宏观能力弱,远比不上人眼,使它在表现动感火爆大场面的舞蹈时,力不从心,反复地推拉摇移,不停地镜头切换,甚至特技的运用,本来是期望取得类似人眼的审美效果,但在空间范围内上下不定,穷于应付,最终事与愿违,舞蹈完全被肢解了 。从下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飞天》和《千手观音》镜头的切换率较低,这样能够充分将它的造型在观众的视觉中留下印象。而《醉鼓》虽然舞台效果很好,但是放在电视荧屏上,舞蹈的那种张力就显不出来了。


  在造型方面,亚电视舞蹈,适合将精巧的舞蹈造型呈现给观众。在《飞天》中,舞台中间又有一个圆形旋转小舞台,由于机位是俯拍,呈现给电视观众的是七位演员犹如月中的仙女,衣裙飘曳,巾带飞舞,随彩云飘浮,如香花纷落。恐怕这一精美造型唯有电视观众可以欣赏得到。而且在这段唯美的舞蹈中,如行云流水搬的柔媚舞姿不时伴之以不同寻常的大角度倾倒动作,将这段追求极致飞翔之美的舞蹈一次次推向美的高潮。

  总之,单纯的电视舞蹈录像已经不适合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体进行传播。真正的电视舞蹈的创编,又需要既懂舞蹈,又懂电视的专业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目前的编导队伍众是凤毛麟角。但令人欣喜的是,诸如《飞天》、《千手观音》、《小城雨巷》这样的亚电视舞蹈却在荧屏上已经相当活跃,在舞蹈的电视化方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对电视舞蹈的发展极为有利,等到亚电视舞蹈真正成熟起来之日,电视舞蹈的春天也就到来了。(作者是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蓝凡 《电视艺术通论》[M] 学林出版社 2005.3 :409-412

  2、胡智峰 《电视传播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105-112

  3、高鑫, 王释 从《梦》到《扇舞丹青》——略论白志群的电视舞蹈艺术片[J] 《电视研究》 2002.7:51-52

  4、白志群 电视舞蹈创作的实践与思考[J]  《电视研究》 2004.6 75-77

  5、耿文婷 舞蹈电视化——《千手观音》艺术魅力探析[J] 现代传播 2005.6:126-127

  6、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