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舞蹈 >舞蹈知识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佛山传媒集团专访杨丽萍:我是一棵舞蹈的树

  昨日下午,杨丽萍来到佛山新闻中心参观,并再次接受佛山传媒集团的采访。

  (本报 甘建华 摄)

 

  “我不是布道者,只是一棵树,跳舞是我的需要。”昨日,携《藏迷》来到佛山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作客佛山新闻中心,接受了佛山传媒集团的采访。她从《藏迷》延伸开去,敞开思维谈到对“原生态”,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解。

  文化生态是一种态度

  问:什么想法促使您做了《藏迷》?

  答:藏族人的歌舞乐资源丰富,各种类型都有,劳动的、模仿牦牛、宗教的、谈情说爱的,还有特色的乐器,是藏文化几千年的积累,我们看到,爱得不行,就想把它搬上舞台。

  

  问:第一场演出,觉得佛山观众的反响怎样?

  答:我们看出来佛山观众对藏文化、对原生态的歌舞很感兴趣,我有文化有艺术,你们来消费,这也是一种现代文化生态。有些人说“艺术应该不要钱”,那么这些跳舞的人拿什么吃饱肚子,怎么来感激生活,这些东西就是生态的东西,“生态”不是把几个原始舞蹈搬上舞台,而是一种态度。

  我觉得佛山人也是这样,物质生活特别好的时候,可能会需要一种精神的东西,城里人也是这样,要去寻找精神寄托,就要对自己的文化艺术有正确的态度。

  “原生态”不赶时髦,不绕圈

  问:《藏迷》里为什么会有牦牛舞,有戏谑,有流行歌曲?

  答:讽刺。讽刺那些忘记自己文化的人。讽刺现在人和动物都一样,杀戮、血腥,从古到今,为了争一个女人,甚至一头母牛,就会有杀戮。讽刺那些不唱自己的歌,不跳自己的舞的人。

  放牛娃是一个符号,代表固守自己文化的坚持者,比如像我这样的人。牛和人,也许都会失去一些本来的东西。这里的讽刺是拟人化的,也许我这样做什么都解决不了,只有老阿妈唱摇篮曲的时候,那些母性的、来自内心的东西才会让这种人和动物中恶劣的东西得到回归。

  

  问:您怎样理解“原生态”?

  答:为什么《云南映象》和《藏迷》各个阶层的人都喜爱,因为把自己民族文化的东西反映出来了。我这种人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喜欢这种东西,觉得好得不得了(指衣服)这种绣花,用得着设计师去想么?这不比法国那些时尚大师的作品逊色。这不是我设计的,都是劳动人民充满了感情,把花儿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充满了想象力。这里凝聚了太多的东西,太沉重、太饱满、太有分量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原原本本把民族的东西搬上舞台,绝对不去破坏它、削弱它、丢失它,精神更不丢失。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看到演员表演的状态和感觉。

  有人说原生态的歌舞用农民来演绎过时了,现在全国都在搞这样的东西,我们这群人不赶时尚,我们在这个起点上,也在这个终点上,我们自己的文化就是最有意义的,最好的。

  我用舞蹈养活自己感激别人

  问:有人觉得《藏迷》没有《云南映象》那么朴实了,你怎么看?

  答:它朴实与否,只有我知道。藏民有自己的味道,《藏迷》太像他们了。你看夏拉舞里的动作全部是骑马的动作,就是从生活中来的。他们的头发就是卷的,烫都烫不了那个样子。踢踏舞就是他们的民间舞。我不能把云南的朴实给藏族人,洋气就是他们的朴实。

  这些藏民是从有藏族的五个省区找过来的,青海的,四川阿坝的都有。老阿妈穿的衣服就是容中尔甲当年在家里穿的,很重。小羊也没有训练过,藏民知道怎么跟动物交流,不需要训练。

  

  问:《藏迷》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杨丽萍的号召力么?您自己怎么定位自己的角色?文化传承中的布道者?

  答:我就像一棵树,一棵树长起来,人们能看到它的绿色,人们可以站到下面躲太阳,它给你带来很多,可是它用得着你知道它么?它自己活得很好,有阳光,有赞美。它得到恩赐,又发挥着自己。

  我们这些跳舞的人也一样,跳舞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我们擅长用歌舞抒发自己,养育自己,感激别人。我有没有号召力是别人认为的事,我只做树该做的事。这里面,我们知道阳光的颜色,如果把阳光做成黑色,会招骂的,不能去扭曲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