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却能用心灵感受音乐的律动。太原市聋人实验高级中学舞蹈队的队员们凭着对舞蹈的热爱,为我们演绎着奇迹。1月下旬,他们表演的舞蹈《看秧歌》获得了第五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1月28日,在聋人舞蹈队的老师赵静邀请下观看了他们的排练。
过几天舞蹈队要去北京参加一场演出,因此虽然临近春节,队员们也未能放假。赵静老师来到舞蹈教室时,队员们正在练习基本功。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在练习劈叉,赵静走过去,双手扶着她的肩膀慢慢向下压,她的双腿被压成一条直线。小姑娘的嘴角因疼痛而咧开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又坚持了1分钟,赵静松开手,小姑娘长出了一口气,对赵静笑了笑。“其实,她只要示意坚持不住,我就会松手,可他们总是咬牙坚持。”赵静说,劈叉、下腰对专业演员算不了什么,但对聋人舞蹈队的队员来说却是最苦的一件事。他们接触舞蹈是在来到聋人学校以后,那时他们都已是十几岁的孩子,骨骼已基本定型,每次练完基本功后,队员们都觉得腰酸背疼。而且,舞蹈队的队员们平时还得和其他学生一样上课,因此只能抽出课余时间练习基本功。在宿舍写作业、看书、聊天时,在窗台上压腿,或是在床上练劈叉,成了舞蹈队队员们的特殊习惯。
基本功练习完毕,赵静用力跺了几下脚,示意队员们开始排练。舞蹈教室的地板经过特殊设计,下面是空的,只要用力跺脚,队员们就会感到振动。这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赵静“说话”时就以此方法来提示队员们注意自己的手势。音乐响起,队员们按队形上场,随着旋律的变化而舞动,面部表情也随着音乐时而欢快,时而悲伤。当然,他们听不到音乐,他们只能用眼睛的余光去注意赵静的手势。赵静说,聋人跳舞最困难的是找感觉。舞蹈《看秧歌》中,演员要跟着欢快的节奏表现出正月十五看秧歌时的喜悦,队员周丽琴跳舞时有点找不到感觉,就对着镜子跳,好像眼前真的有秧歌在表演……反复的练习使她浑身酸疼,队友帮她捏一把,她疼得呲牙咧嘴,但是排练的时候她又会面带笑容地表演。“虽然我们没有听过音乐,但在我们心里有自己的歌,我喜欢跳舞,舞蹈是最美的语言。”休息时,舞蹈队的陈静用手语告诉,舞蹈队所有队员的心愿是能在2008年的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出,向全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看到她这样“说”,所有队员都开心地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