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军唯一的一支专业文艺队伍,他们提出了“一流的工作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业绩”的要求。他们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结合奥运排练实际,及时调整业务安排和工作节奏,确保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在训练作风上,要求大家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用军人的作风,坚持训练强度不减、艺术标准不降,细抠每一个动作。
“这批人员均是我们的骨干,男同志有20名,女同志有24名,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17岁。”团政治处主任杨晓华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他们工作经历不同,思想情况各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有针对性”。
由于开幕式节目排练任务艰巨、训练强度大,舞蹈队学员个人专业素质较高,学习动作很快,在与地方一些业余人员合练时,由于素质不同,经常陪练多次,由此难免产生一些烦躁情绪。“我们的办法就是领导带头深入训练现场,及时教育疏导。”杨晓华说,“现在每一个人都会想:我是一名军人,我应该更优秀”。
舞蹈演员的光荣岁月
他们全部来自空政文工团舞蹈队。从左至右依次是:潘勇超、芦雨亭、王峥。
4月底的时候,王峥给妈妈打电话,说残奥会开幕式上会有他的一个节目。妈妈特别高兴。他告诉妈妈,节目有危险有难度。妈妈说,什么难度你不得克服呀,这种机会多难得呀!“听说我们都已经上保险了,那就不怕了,为奥运献身也是光荣的。”这位23岁的年轻人笑的很灿烂。
2月份的时候,芦雨亭的脚踝骨折,打了石膏。她特别担心自己参加不了开幕式。“这样的机会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啊。”最初所有的舞蹈动作,她都是跪着完成的。从开始训练到现在,她已经不知道练多少套动作了,第一套动作是什么早就忘了。有时候一个月前学习的东西要全部推翻,重新学习新的动作。几乎每审查一次就变动一次。第一次到鸟巢排练时赶上暴雨,看到武警战士冒着暴雨拉遮雨布罩大型道具,芦雨亭觉得自己“很受感动”。
潘勇超和芦雨亭是同学,都是17岁。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舞蹈动作对于他们这些专业舞蹈演员来说,没什么难度。主要是团队磨合训练,陪着那些非专业演员练。男演员的道具非常重,潘勇超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湿透,每天回来胳膊都不行了。有一次淋巴发炎,牙都肿了,还坚持训练,“一个人不去排练,就影响到集体了”。
空政文工团共有34名舞蹈学员参加奥运会或残奥会开幕式表演。7月2号我们前去采访的时候,舞蹈队教导员周宁正在练功房给他们作动员。周宁告诉,明天开始领服装了。古装衣服从内裙到外裙到饰品,六七层,十几件。这些衣服全都是正式演出服装,不能丢失、不能弄脏、不能损坏。衣服有人统一保管,所有衣服全都编上号码,定人定衣,包括头的大小、身长、胳膊、袖子、腰围……量了好几次,一段一段量,“比07式军装还要讲究”。
所有衣服都不能自己穿,头饰不能自己戴,由100多个造型师严格按顺序、程序穿戴。裙子一旦穿上就不能上厕所了,头饰一旦戴上就不能随便抓挠,要坚持很长时间。周宁动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做好吃苦准备”。
周宁几乎每天都要跟到现场,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她都要以短信形式汇总当天排练状况、人员的思想状况,发给文工团政治处负责人。让她最操心的是训练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怎样让这些学员们保持一种向上的劲头。周宁的办法很土,但很管用,即每一个阶段都要表扬一批人。在她看来,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和他们一起晒在烈日下,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除了负责管理、协调、后勤,周宁还背着文工团卫生所专门配的小药箱。用她的话说,“绝不给人家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