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迁,而这其中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舞蹈艺术日益大众化的表现,因此,当代舞蹈批评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挖掘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实质,阐释舞蹈大众化的社会意义及其内含的美学趣味与价值取向。

  一、舞蹈大众化:一种新的表现式样

  每一种新的舞蹈样式的出现与消失,都如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历史的演进过程。西周宫廷雅乐向春秋战国的“桑间濮上”之乐的变迁,显示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程中人类文化精神演化的轨迹。西周宫廷雅乐的庄严肃穆,有规有矩,等级分明的有序舞蹈被春秋战国时个性张扬,打破礼规和自由浪漫的民间舞蹈风格所替代,这种舞蹈带着“俗”的格调,是被孔子等儒家学派所不齿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艺术。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又不能不承认,作为一种舞蹈艺术的新形式,春秋战国的民间俗乐地位的上升破坏了西周宫廷雅乐庄严神圣的地位,它体现了一种舞蹈艺术所表现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革命。“礼崩乐坏”虽不合理,但却是人类社会演进中必然发生的变革。因此,一个舞蹈样式的出现与其存在的合理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掌上舞”到“霓裳羽衣舞”的转变不仅显示了“环肥燕瘦”的时代审美标准的变迁,也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而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的出现,往往也会催生出一种与之相伴的新舞蹈文化。

  由此推断,今天舞蹈艺术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多样化相吻合,是对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的折射。建国以来,中国舞蹈历经风风雨雨,它所经历的一切和现在进行的一切都表明了它处在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的中心,当代社会里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构成今天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核。

  当代舞蹈艺术时代变迁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舞蹈艺术形态结构与舞蹈审美风格的转换。单从传统高雅艺术形式来看,其内涵多是那个时代政治文化的缩影,如每一时代的宫廷礼仪乐舞,多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视觉化表现。舞蹈的审美风格也与当时的文化精神十分对应。从舞蹈的变迁来看,舞蹈时代特征是在当时文化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并由此形成当时的舞蹈审美风格。如戚夫人的“翘袖折腰舞”,元代的“十六天魔舞”,清代的“扬烈舞”,延安时代的“兄妹开荒”,贾作光的“海浪”等等。

  我们再从舞蹈创作实践来分析舞蹈艺术形态的转换,不难发现,无论从舞蹈编导的创作心理来看,还是从舞蹈创作的题材范围,以及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艺术思维的感知个性转变来看,舞蹈创作样式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直接影响有关。也就是说,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直接为舞蹈创作提供了变迁的可能。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