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宗洛的名字,可能有相当多的人不知是谁,但提起北京人艺的看家话剧《茶馆》里提鸟笼子的“松二爷”,电视剧《大宅门》里的“常公公”,人们就一定会想起那个非常熟悉、常给观众带来欢乐和笑声的老头———黄宗洛。我在家排行老五,打小在北京经常去“灯市口”的人艺家属院二姐家去玩,黄宗洛就是我的二姐夫。
黄宗洛艺名蓉元,是曾经享誉文艺界“黄氏三杰”中最小的一个。比起大哥黄宗江、三姐黄宗英,黄宗洛可说是大器晚成,甚至可以说是“老来红”。解放后,北京成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黄宗洛从部队文工团调入,几十年一直没有演过什么重要角色,跑龙套而且还都演反面人物。几十年的“人艺”生涯为他被誉为“龙套大师”的独特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二姐尚梦初上世纪50年代初期考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后因北京人艺需要一名儿童演员,就从“儿艺”步入话剧舞台,在这个艺术大家庭里结识了黄宗洛,从相识到相爱二人终于结成了一对舞台伉俪。他们“妇唱夫随”,感情甚笃。在充斥着各种花边新闻的文艺界从未出过绯闻。本来他们夫妇年龄就相差七岁,二姐又是儿童演员出身,身材娇小就显得反差大些。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二姐夫妇应邀参加一个庆典,有记者开玩笑地问:“黄老现在都时兴出门带‘小蜜’,你是不是也赶时髦?”黄老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讲道:“本人郑重申明,此乃敝人‘老蜜’原装正宗夫人尚梦初是也,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现场哄然大笑。
二姐夫是一个不善家事的人。他在剧院担任一些行政职务,对家里的大事小情过问甚少,基本都是二姐里里外外张罗。我有时问姐夫一些家里事,他总是嘿嘿一笑,“你别问我,我这脑子,台词能记得住,别的都记不住,问你二姐吧。”但如果是来家里谈工作、谈演出的事,他可就来了精神,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黄宗洛最早来西安,是80年代初拍摄人艺同名话剧改编的《吉庆有余》、《吉庆胡同甲五号》等电视剧。最后一次来西安是2001年底和老艺术家高明等拍摄电视剧《拯救少年犯》,记得那次拍摄完成后,他到我家来,一个小影迷围着他问长问短,他笑眯眯地说:“你比记者问得还仔细,长大当个记者得了。”我们陪同他出外,遇到不少影迷请他签字合影,他都高兴地满足大家的要求。
黄宗洛舞台上下,银幕内外出演过上百个角色,真正主演的也不过电影《远离战争的年代》、《找乐》、电视连续剧《月是故乡的明》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戏。其中两部电影在国外拿了几个大奖。他因在电视剧《擎天柱》里的卓越表现荣获1992年的“飞天奖”。然而就在这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快乐老头准备再为大家奉献几个新角色的时候,去年他在家中却不慎摔了一下,造成股骨、胫骨骨折,经一年治疗修养,已能拄着拐杖上下楼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