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是一个舶来品,来自欧洲。天津则是早年中国话剧之乡,南开中学更是北方话剧的摇篮。早在二十世纪初期,也就是1909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以后的两年,南开中学的创办人、老校长张伯苓从欧美考察回来,就在校园内极力推广当时在欧美已经流行的话剧艺术。正是这样,1914年南开中学成立了最早的新剧(即话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
周恩来当时年仅16岁,正在南开中学读书,便已是南开新剧团的重要成员。他积极参加编新剧、演新剧,还担任了布景部副部长。同时,他更是一位新剧理论的倡导者。在1916年写的《吾校新剧观》一文中,他倡导把新剧和“重整河山,复兴祖国”的大目标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知今日之中国,欲收语言文字统一普及之效,是非藉通俗教育为之先不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含极高之理论,施之有效之实事。若是者,其惟新剧乎!”他指出,新剧可以开民智、进民德,“施之以教,齐之以耻,生聚教训不十年,神州古国,或竟一跃到强国之林,亦意中事也。”这些进步的戏剧观念,对于多年以后参加新剧团的曹禺,依然影响不小,教益匪浅。
那个时候,中国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社会风气相当不开化,男女少年根本不能同校上学,更不能同台演出。由于周恩来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又独具表演才华,反串女角婀娜动人,惟妙惟肖,先后在南开新剧团扮演过十多个戏中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演的是女角色,如《一元钱》中的孙慧娟、《仇大娘》中的范慧娘、《恩怨缘》中的烧香妇、《千金全德》中的高桂英、《华娥传》中的华娥、《老千金全德》中的童男等等。在这些演出里,他的表演受到广泛的称赞。有的评论文章写道:“于新剧尤其特长,牺牲色相,粉墨登场,倾倒全场。原是凡津人士之曾观南开新剧者,无不耳君之名,而其于新剧团编作布景,无不赞助之功。”
后来,周恩来还一直牢记在南开中学求学时那段男扮女装登台演剧的经历。有一次与张伯苓校长在重庆南开中学观看话剧时,周恩来对张伯苓说:“我对校长有意见!”张伯苓不明其意何在,周恩来风趣地说:“当年你不该总让我扮演女角啊!”说得师生二人相视大笑不止。
周恩来(左二后立者)和学校新剧团主要演员合影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