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冀南皮影申请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这是邯郸市第一个晋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它将进一步推动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上档升级。
冀南皮影是中国皮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流派,是邯郸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冀南皮影主要流布于邯郸市多个县区。冀南皮影戏源远流长,据传是宫廷皮影流落冀南而形成,主要分布于河北南部,并影响到冀中、冀北等地区。冀南皮影戏是宋代中原皮影戏重要的嫡脉,它与河南皮影有着重要联系。冀南皮影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体现着中国皮影戏的早期风貌。冀南皮影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是口传心授,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起来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冀南皮影的道具主要有皮影造型、表演幕窗、伴奏乐器。乐队配有板胡、二胡、闷笛、三弦、唢呐、笙等乐器,现在又配上了电子琴。武场配有板鼓、战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马号、梆子等。冀南皮影戏班社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基本上体现了原生态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邯郸市非常重视冀南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2006年,邯郸市申报“冀南皮影戏”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2月,为了系统地以图片、文字总结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回顾各级领导和专家关怀、支持冀南皮影艺术保护工作的情况,展示冀南皮影这一艺术瑰宝别致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提高全社会对冀南皮影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促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邯郸市文化局编辑、出版了《冀南皮影艺术》一书。
皮影戏是综合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皮影在宋代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营中把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在东南亚各国流传。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轰动一时。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