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皮影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自小在陕西乡村长大的皮影戏老艺人雒林祥可能没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会有机会跟着儿子生活在东莞,用浓郁的陕西乡音,把自己一辈子钟爱的皮影制作,讲述给东莞的年轻人。3月1日,雒林祥老人千方百计联系到本报,表达他想在东莞无偿传授皮影技艺的心愿。

为补贴家用开始做皮影

雒林祥是陕西咸阳礼泉县人,在他的童年时代,皮影戏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乡村娱乐活动。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需要用兽皮做成人物剪影,然后由艺人在幕布后操纵。

上世界60年代,由于家境不好,为补贴家用,身为老师的雒林祥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剪纸,自己画图剪好后,几个孩子帮忙染色。在乡村日常也有张贴各种剪纸的风俗。雒林祥回忆说:“当时一套剪纸画卖5毛钱,补贴家里的油盐酱醋等小开销是足够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雒林祥尝试将家里一个牛皮底筐子上的牛皮,用刀刮薄刮亮,然后刻成皮影戏人物。皮影的制作相比剪纸复杂些,要经过选料、雕刻、上色、涂漆等几道工序,做皮影的收入也会高些。制作的考究也使得皮影戏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雒林祥制作的皮影逐渐名声在外,到后来的皮影戏改革时,有《红灯记》等很多样板皮影戏演出,整个礼泉县的皮影几乎都出自雒林祥的手。县文化馆专门把雒林祥请去制作皮影,还派他去跟国家级皮影师傅学习。

想让特殊艺术流传下去

生活逐渐好转后,雒林祥却因为爱上了皮影制作而停不下手,构思、绘画、雕刻、上色,每个色彩缤纷、栩栩如生的人物上,都倾注了许多美好、细碎的时光,而当诸多人物在艺人的手中跃动起来,配以唱腔和音乐,就更是一种贴近而快乐的享受。

当年,几个孩子因为帮雒林祥给皮影上色而认识了三原色,知道由三原色可以生发出更多色彩,而今,已经创建了化工颜料制造公司的大儿子,就是用父亲设计的三原色标识作为公司的标识。大儿子的公司已开到包括东莞、上海的几个城市,而老父亲还在执著于自己的皮影。

雒林祥老人今年74岁了,如今随大儿子住在东莞,他闲不下来,希望能把皮影制作教给这里的年轻人。“如今几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企业,生活再不是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觉得可惜。”老人还说,东莞城市很好,经济也好,带给大家这门手艺,就是想给这城市再增添些韵味和趣味。
去年11月,皮影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入选理由这样说:中国皮影戏的传统演出及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涵盖的人物形象和唱腔非常广泛;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极好见证。

学习者要能沉下心来

雒林祥老人说,皮影制作环节较多,比较费工夫,涉及绘画、雕刻等,都特别要求能静下心来,所以希望真心想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老人还特别指出,如果有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愿意学习,自己尤其欢迎,因为这也是帮他们多一条求生的出路。

其实,早在2008年,雒林祥每周就定期到咸阳特殊教育学校,给那里的聋哑儿童传授皮影制作。雒林祥每周会坐车十几站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并不要任何报酬。在课堂上,如果没有老师用手语翻译时,老人就用纸笔与学生们“手谈”。

如今好一点的皮影一个都能卖到几百块钱,雒林祥所教的近二十个学生中,有几名进步很快,相信将来他们不仅能够以此谋生,也能够将皮影制作艺术传承下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