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皮影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时值暑假,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适合少儿口味的动画片,其中不乏一些早期录制的木偶皮影作品。一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人陪儿孙观看之余,时常怀念起幼时观看木偶皮影戏的往事。据相关资料显示,木偶皮影戏在榆次也曾盛极一时,只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没落,踪迹难寻。

榆次最早的木偶皮影表演班子,是由榆次聂店人王长海于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创办的。其名号也颇有特色,人称“卖院猴儿班”。王长海家族遍布各地的商号陆续倒闭后,王长海为生计卖掉了村里的住宅院落,筹得资金后从苏州购置回演出衣箱道具等开办起来了这个演出班子,因此被称为“卖院猴儿班”。尽管当时被称为“下九流”行当,但这个班子却给榆次人带来了当时较为时尚的艺术享受。此后,民国期间和抗日战争时期,木偶皮影班在榆次较为兴盛,榆次城乡曾出现过“保胜班”、“锦儿班”、“三变化班”、“守义班”等木偶皮影演出班子。当时,由于木偶和皮影演出班子规模小、人员少,道具和演出场地简易灵活等,常常是白天木偶、夜晚皮影轮番上演,因此木偶和皮影在榆次人心中密不可分。木偶皮影戏的演出剧目,与当时深受群众喜爱的晋剧剧目大体相同,比如《五花马》、《三皇姑》、《通天河》等,因此很受群众欢迎。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因种种原因,文化市场出现巨大变化,木偶皮影演出逐渐淡出榆次人的生活。“老榆次”们如今也只能在影视作品中,追忆儿时的模糊记忆,为儿孙们讲些过去的故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