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皮影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台前无数掌声,幕后多少泪滴。“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说的是中国皮影艺人的能耐。

“这么好的艺术,不努力很快就没了。”凝望着幕布映出上下翻飞的皮影,从艺五十余载的广东陆丰皮影剧团导演彭美英感慨万千。记者采访发现,作为我国三大皮影派系之一、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皮影的变迁,折射出这门民间传统艺术如何走出沧桑、重现辉煌。

历经荣耀的皮影戏

“相比北方影戏,陆丰皮影动作更加细腻优美,历史也更为悠久。”中国木偶皮影学会副会长王添强对其如此评价。

陆丰皮影戏起源于宋朝年间,早于明清时期出现的陕甘、河北皮影。其在民间几经沧桑,传承了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丰皮影戏,在2011年岁末,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戏”。

一度陷入困境

不同于现代艺术的时代载体与比比皆是的追随者,民间艺术最赖以生存的便是传承。上世纪9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大潮,陆丰皮影剧团一度陷入濒临瘫痪、市场停顿、传统影系艺术灭绝等困境。

由于当时市场开放,新鲜事物的大量涌入,给之前相对封闭的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冲击。西方相对而言更为时尚、潮流的艺术形式催生了诸多迎合时下年轻人口味及兴趣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的演出市场急剧萎缩;而艺术传承的青黄不接则将陆丰皮影拖入了更危险的深渊——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失传是迟早的事情。演出场次的减少带来的收入骤降,加速了原有人才的流失。

“没人找我们演出,没人愿意学,没人愿意为这点收入留下。”回忆起当年的困境,团长江海滨仍然心有余悸。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陆丰皮影相对封闭的地域性也让原本捉襟见肘的生存状况雪上加霜。与北方影戏覆盖范围广、受众群体大、社会根基深不同,陆丰皮影在改革开放潮头的广东省,显得独木难支、四面楚歌。

创新带来生机

穷则思变,困境为陆丰皮影打开了另一扇窗——传统为本、创新为旗。

据介绍,陆丰皮影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皮影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最闪光的突破便是首创了正面影身。其他流派的传统皮影戏,注重于皮影造型的绘画、雕刻传统艺术,多为侧面人物影身。但陆丰的皮影戏则大胆创新,1978年,彭美英等人首创正面影身,成为皮影数百年来最重要的创新。他们还模拟人体关节设计,令影身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手脚关节活动自如,眼睛能转动,嘴巴可开合。

年近七旬的彭美英向记者谈及当年的“发明”依然感慨万千:“我是学戏剧表演的,看到那些传统影身四肢僵硬,我就琢磨能不能让它们‘活’起来。”尽管当时不少老艺人持反对意见,但她力排众议,最终果然一举成功。表演更加逼真生动,更具表现力。

而面对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的困难,剧团上下尤其是老艺人们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他们用自身的努力与不懈感染了诸多年轻人,不放弃、不抛弃,坚守心中传承陆丰皮影的信念与梦想。陆丰皮影戏的国家非遗传承人蔡锦镇有着30多年的从艺经历,正一丝不苟地指导年轻演员操控影身。带徒弟时一脸严肃,转过身来他却对记者笑得开怀:“我现在最满足的事,就是能带徒弟,陆丰皮影,后继有人了!”

江海滨说,近年来陆丰市政府高度关注皮影剧团的传承和发展,每年以财政拨款50万元予以支持,也是陆丰皮影得以传承、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此外,政府和剧团都给艺人们上了社保、医保等,让他们踏实放心了。

据介绍,解决了后顾之忧,剧团上下专心从事创作及演出,又进一步提高了演员的福利,增添了发展经费。仅去年,陆丰皮影剧团就外出参与了20多场商业演出,在珠三角地区广受欢迎。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